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五一”期间我市全面铺开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活动 脚板沾泥 走亲走心
  • 2020-05-14 10:04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尾日报讯  (记者  吴广廉  通讯员 汕楚办 善组轩)今年“五一”小长假,我市机关干部纷纷“返乡走亲”,说起了乡音,走进田间地头,走到群众中去。从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到市委七届十次全会鲜明提出“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五一”假期为契机开展“返乡走亲”,一场春风化雨的新时代群众路线正在海陆丰大地渐次铺开、走深走实。

  脚板上沾着泥,心里装着乡亲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行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全市“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动员会明确要以机关干部“返乡走亲”等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在市“基层基础建设年”指挥部的统筹下,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全面部署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活动,要求市、县两级在职在岗的汕尾籍或配偶为汕尾籍的机关单位干部,利用节假日、闲暇时回到出生地或成长地村(社区),话乡情、找短板、促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为首次“返乡走亲”时间节点,返乡干部通过“四个一”措施把活动落细落实。组建一支工作队伍。返乡干部凭所在单位开具的报到单向村(社区)党组织报到,村(社区)党组织将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情况进行登记造册,组建返乡干部工作组,明确1名工作组长负责召集返乡干部。列出一份服务清单。返乡干部结合自身实际与工作职能,列出服务清单;村(社区)党组织定期更新需求清单,供返乡干部主动认领,有效平衡了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搭建一个工作平台。组建返乡干部微信群,一般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包村镇街领导、驻村干部加入,及时做好信息沟通、任务发布、动态管理等工作,以大数据助推构建返乡工作机制。建立一项例会制度。镇街每年举办1次“返乡走亲”工作座谈会,市、县机关工委每年召开1次“返乡走亲”工作会议,层层推动机关干部一呼百应、全面参与。

  “五一”期间,近8千名市县两级机关干部返乡报到,“脚沾泥”“接地气”。如陆河县上护镇上护社区返乡工作组回到家乡,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向乡亲们宣传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三大行动”、“五城联创”、平安汕尾建设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大学生志愿者面对面交流,动员本地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返乡干部来自县机关部门,积极做好对接,帮我们做宣讲、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这个活动非常好。”上护社区党支部书记叶晓萍说。确实,对许多村干部而言,机关干部像现在这样“返乡走亲”,效果真不一样,既提高了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也提高了干部在群众中的“知名度”。

  返乡干部“人亲路熟”,做到“三带四返”

  返乡干部回到家乡,发挥 “人亲路熟”的优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做到“四返”。一是做到身返,走进家乡助发展、走进村居讲政策、走进农户访民情、走进项目助推进、走进党员讲示范,“五个走进”察实情。二是做到心返,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家乡建设的参谋员、重点工作的推进员、民情民意的收集员、文明和谐的调解员,“五个角色”用真心。如海丰县税务局干部返乡走亲时,以海丰县汀州村“花海光影”乐园为宣传阵地,开展税法宣传辅导活动,深入乡亲群众了解所需所盼,积极当好“税法宣传员”,得到现场乡亲的一致好评。三是做到情返,了解掌握村级党建工作的真实情况、群众生活的真实水平、党群关系的真实情况、影响和谐的真正原因、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五个掌握”知民意。四是做到事返,积极参与落实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村内重要活动、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研究、积极参与重要节日活动、积极参与重点信访矛盾调解,“五个积极”办实事。

  返乡干部走进乡亲做工作,体现出明显优势,这里是他们出生或成长的家乡,桑梓情怀深厚,这里是他们熟悉的农村一线,群众关系基础扎实,了解实际情况,容易找准工作重点,办事往往“事半功倍”。“五一”假期市县机关干部首次“返乡走亲”,解决了一批立即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城区红草镇南汾村返乡干部在返乡走亲过程中,了解到家乡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其中南汾一村文化室和污水管道建设项目预投资300余万元,南汾四、五村村头公园建设项目预投资50余万元。但因村里经济基础薄弱,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了解情况后,返乡干部积极发动乡贤筹资助力家乡基础建设和乡村环境美化,短短几天内为南汾一村文化室、污水管道建设项目筹措资金100余万元,为南汾四、五村村头公园建设项目筹措资金30余万元,有力填补了项目资金缺口,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得到乡亲们一致称赞。

  返乡走亲常态化,当好发展“智囊团”

  返乡干部脱下了皮鞋,穿上了胶鞋,以一种接地气的姿态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乡亲们的心里。我市对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提出明确要求:“返乡走亲”干部每季度返乡不少于1次、建言献策不少于1次、上报村情民意不少于1条。返乡干部们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微信工作群的“实时掌上平台”,随时随地与镇街领导、村干部了解家乡动态,把各类资源和工作力量整合,扩大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面和覆盖面,实打实解决村里的难事急事,竭尽所能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为建立“返乡走亲”长效机制,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把“返乡走亲”活动纳入各单位机关党建的重要考核内容,要求各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利用节假日、闲暇时经常“返乡走亲”,并实施激励引导办法,由组织部门和机关工委联合对各单位组织“返乡走亲”工作进行排位,赛龙夺锦,奖勤罚懒,助推“返乡走亲”常态化。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