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汕尾市卫生健康局门户网站!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汕尾红海湾深化“民情地图”应用建设,推广“善美村居”,夯实“三三五”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 2023-06-02 15:01
  • 来源: 广东龙图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近年来,汕尾红海湾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利用“民情地图”助力网格化管理,及时受理网格员上报事件,有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作为工作准则,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大力夯实了“田字型”+“五治一体”的“三三五”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坚持党建引领、重塑架构。完善“街道、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规范建设街道“一中心四平台”,制定《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街道体制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五大任务43项工作措施,纵深推进街道体制改革。以街道党工委为中心,健全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四平台”,推动街道设立四平台党支部,落实“评星定级”机制;修订完善“一中心四平台”运作机制,完成制度上墙;推动田墘、遮浪、东洲三个街道同步进行四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建“三联三强三覆盖”,建设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57个,其中党委8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133个。83个村(居)民小组设置党支部28个、党小组36个。推动选优配强村级力量。驻街帮街扶村工作队3支22人、驻村民警17名、辅警28名,以及在新招录公务员中挑选素质较好的28人全脱产驻村充实一线,确保全区28个村(社区)都有街道全脱产专职干部。在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3名,确保村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全面落实权力、责任、服务“三张清单”和区、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书记任务清单,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村民小组、议事会、乡贤会等各类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施考核倒逼行动,健全督促检查和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抓好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坚持将完善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强化村干部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促乡村振兴水平的有力抓手,围绕村级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村务管理、社会治理等几大方面,细化30条指导性考核细则,根据重点程度划分比例,有力保证省委、市委、区党工委决策部署在村级组织的贯彻落实,使全区上下实现发展同向、工作同心。


  (二)突出多元共治、智慧赋能。完善“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管理机制,投入约160万元,打造区社会治理中心1个,街道社会治理中心3个,升级区、街道、村三级治理体系。把街道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依托标准化建设的“一中心四平台”,把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打造纵横贯通“治理中枢”的关键环节,推进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超市等深度融合,以综治、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力量为主体,以“民情地图”为支撑,信访、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为补充,做实集信访调处、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突出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化解各类风险。村级发挥阵地作用,划分小网格116个,聘请了56名专职网格员,配置145名基层村干部、驻村民(辅)警、社工等作为兼职网格员。结合红海湾旅游区特色,针对海岸线较长、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实行港长制、岙长制,公安、渔政联动联防,组建专业巡逻队6支。在各村组建起以网格员、调解员、法律顾问、信访代办员、民辅警等多元主体为核心成员的调解队伍,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来访接访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依托“民情地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畅通和拓宽民意诉求渠道,源头预防争主动,突出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把各类风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持续巩固提升“民情地图”数字赋能成效,熟练应用“善美民情”13大类35个场景,加强推广“善美村居”小程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累计发布信息1.32万条,群众访问量约14万人次。累计运用“民情地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等工作日志4万余件,巡查走访重点场所、重点人员6.7万次,累计办结事件1.16万件,其中信访维稳事件立案527件,化解527件,办结率达100%。87.16%事件化解在村一级,12.84%化解在镇一级。今年以来,在省一体化信访信息系统中,我区共收到信访事项7件,均已在系统上进行回复;国满件2件,已办结并评价满意;近7年我区没有发生进京访情况。


  (三)坚持系统治理、五治融合。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规范“一约五会”和“四议两公开”,严格执行自治章程、议事规则等制度,发挥好村委会和“五老”等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把决策过程变成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变“堵”为“疏”,把矛盾风险隐患向源头预防和延伸。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用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作为村矛盾纠纷调解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防止因不依法办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引发甚至激化社会矛盾,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德孝主题文化活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立家规、传家训,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塑造文明道德新风尚。依托民情地图“智慧党建”等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区220名干部“脚板沾泥”,深入开展“一亲三心”“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及时化解平息基层“小火苗”“小火种”。全区党建采集端累计上报事件17631条,累计开展驻村连心1473人次,累计开展入网知心7626人次,累计开展联户交心7757人次,推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走好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