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汕尾市卫生健康局门户网站!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汕尾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
  • 2021-05-07 15:05
  • 来源: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为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粤卫〔202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汕尾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现挂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公示期间如有意见建议可向我局书面提出(联系人及电话:林倩妮,3374616,邮箱:swszyk@126.com)。



汕尾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明确我市2021-2023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切实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3年,促进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机制基本建立,推动建设中医药高地,实现提供覆盖全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一)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强省战略,推动汕尾市中医医院建设步伐,建设一所三级中医医院,打造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引领提升汕尾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二)培育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院校合作共建做好我市中医药人才储备,建设一批基层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培养一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着力解决我市中医药人才紧缺问题。

  (三)补齐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短板。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升级、改扩建项目建设,完成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3家县级公立中医院相关建设任务并正式投入使用,提升县级中医药服务能力。补齐县级中医药管理和服务短板,实现全市县级公立中医院二级甲等全覆盖,构建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全市公立中医院床位数达到1200张。

  (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产业项目合作,引进一批大型中医药项目,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我市中药产业。

  (五)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建设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准确的中医理念,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建高地,推动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汕尾市中医医院项目建设。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首期建设床位500张,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力争2023年底竣工,填补市级公立中医院空白点。采取院校合作共建、托管运营等模式将医院建设成为一所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打造全市中医高地,发挥市级中医院引领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育名医,培养和储备一批中医药人才。

  完善中医药人才引进、选拔、使用、评价、分配、激励、晋升等配套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健全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人才合理流动,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效应,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储备力度,依托省级高等院校,采取柔性引进和公开招聘相结合,分层次分批次进行招聘引进人才,构建中医药人才发展多元化格局;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省名中医工作室,持续开展中医人才专项培训、培养计划,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尤其是中医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途径,培养一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生数达到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0%;依托4个县级网络平台,对在职在岗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轮训,规范和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批基层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委编办、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补短板,健全中医药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县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中医股(室),合理配置人员的力量。深汕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陆丰市人民医院、陆河县人民医院等6家综合医院开设中医科。构建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创建一批省级重点、特色专科,大力发挥区域内中医重点专科作用。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调整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实行中医和西医治疗同病同支付标准,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推进医保的中医药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基本医疗基金支付范围,支持中医发展。完成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3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改扩建建设任务并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中医院基础设施,全市县级公立中医院床位数达到700张。启动县级中医医院二甲创建工作,到2023年底,力争各县(市、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加强中医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建设,推进海丰县中医医院感染科综合大楼建设,重点加强陆丰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海丰县、陆河县中医医院发热诊室建设,提高全市县域中医药防控救治能力。积极探索将互联网技术与中医健康服务相结合,实施“互联网+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服务”建设,推广移动医疗、智慧医疗、智慧中药房等新型服务模式。(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医保局、财政局、市发改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基层,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服务主阵地。

  推进三级甲等中医院与县级中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以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强医疗联合体中医药工作,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全面完成基层中医馆建设,并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中医馆能力再提升工程,加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实施部署和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县级中医院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实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形成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的长效机制,使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中医药服务。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力争中医诊疗人次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30%以上。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信息化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医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能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市卫生健康局、医保局、财政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兴产业,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大健康产业结构,加强中医药产业项目合作,引进大型中医药项目,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研究与开发、企业技术与工程中心、生产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大健康产业链综合基地。大力扶持江涛创新园和香雪制药等项目建设,特别是推进中药智能物联配送平台,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基因检测及精准中医诊疗平台建设,加快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形成规模,力争投产后年产值达60亿元,逐步做大做强我市中医药产业。(汕尾新区管委会、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分别牵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扬文化,传承岭南中医药文化。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和介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中医药法》普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社区、家庭、机关、校园、企业等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建设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形成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系。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面,提升全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定期组织中医药医务人员开展义医义诊活动,传播科学准确的中医理念,宣传中医中药防病治病的基础知识。推进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示范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文化素养。(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广播电视台、教育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健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实施中医优势病种强优提质工程,提升中医预防、诊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新模式,建立健全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2022年底前实现全市县级中医院康复科设置全覆盖。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技术,以各地中医院“治未病”科为基地,延伸至乡镇,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管理,扎实开展“治未病”项目,实现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全覆盖。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与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相结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老年病、慢性病为重点,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结合。强化中医药与公共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相结合,推进中医药技术和方法融入慢性病患、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市民健康生活方式。(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民政局、财政局、市文广旅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产业事关健康汕尾的建设大局,事关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事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发展中医药的时代契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传统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重点任务项目实施的管理,确保行动方案推动落实。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对行动方案项目实施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检查评估,建立项目建设台账,评估建设效果。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传统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作为关系民生健康、显示医改惠民成效的工程抓细抓实抓好,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和建设项目早见成效。

  (三)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对中医药投入补偿政策、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倾斜鼓励政策,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坚持中医药机构硬件软件建设同步推进,补齐中医药硬件和服务短板,健全中医服务体系。要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责任,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结果反馈   反馈时间:2021-06-08   15:48:00 


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无公众提出意见建议。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