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实现全省70个县(市、区)全覆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做法,不断涌现出国家级样本。2023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7条措施中就包括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有力抓手。
时值深化医改15周年,在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指导下,《人之初》杂志近期集中采访了5个县(市),从小切口着手,往纵深处发掘,集中呈现相关探索和经验,为下一阶段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
陆河:内外兼修,做好群众健康答卷
岭南春早,梅花先发。
2024年1月初,在中国青梅之乡——汕尾市陆河县,一场梅花文化旅游节吸引来无数游人。迎着梅香一路前行,入目是白梅点缀的连绵青山和美丽乡村。引人驻足的除了自然风光、非遗文化,还有“梅花之旅”健身徒步、“沉香中药康养”冬季养生、“温养一冬”体验等活动。
暗香浮动里,这个曾经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的山区县,正在畅想并倡扬健康生活方式。究其底气,源于陆河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借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的历史机遇,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断织牢基层医疗网底,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越来越强。
01 巧练内功,探索医共体“陆河经验”
陆河的医共体建设起步不算早,但速度很快。
2019年10月,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提出2020年6月实现全省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如一声春雷唤醒春笋,陆河县迅速行动。2020年5月13日,该县医共体总医院揭牌,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横向联合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纵向整合8家乡镇卫生院和147间村卫生站,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
紧锣密鼓并不代表一味图快,内涵建设同样充实:县委书记出任医共体管委会主任,县长任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细化政府、部门、县域医共体三方权责清单,建立一体化管理和决策机制;以县府办名义出台“1+N”改革方案,在医共体内部出台50余项工作制度,等等。
起步之初,陆河县就有心图远,比如把“六统一”的要求升级为“七统一”,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量、药械、基本公卫的一体化,初步构建起上下贯通、共建共享的接续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医共体总院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黄永坚说。
启程前三年,陆河县医共体建设稳扎稳打,2023年疫情转段后,又迎来新的建设热潮。年初,县政府工作报告以332字部署推进健康陆河建设,举措第一条就直指医共体;汕尾也送来福利,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打造可借鉴复制的“陆河经验”。
这个经验正在结实累累:2022年11月,入选第一批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2023年8月,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截至2023年底,陆河县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连续3年排名全市第一。
除了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经验里,党建引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陆河县医共体总医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13个党支部,实现支部建在科室;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占比已达89.3%。党建与业务正深度融合。
02 巧借外力,提升县域服务能力
2023年6月15日,牛伯(化名)被转诊到陆河县人民医院抢救。
此前一段时间,老人多次晕厥,在另一家医院检查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心电图记录到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超过200次。晕厥的病因诊断有一定挑战性,特别是心电图并不能排除老人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需要做心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因。
县人民医院接诊医生并不慌乱。近年来,得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他们的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也习惯了从容应对难题。
省医专家刘洋主导,内二科、介入室等多学科团队参与,快速穿刺、检查,发现患者是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这也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晕厥病因。随后刘洋主刀完成了射频消融根治。
术前沟通治疗方案和风险时,患者与家人几乎没有犹豫。认可缘于陆河借帮扶淬炼的硬核实力——县人民医院近年来每年能完成心脏介入手术400余台,正逐渐告别急危重症患者着急转诊的困境。
2018年,广东省启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陆河由此与省医结缘,先后迎来31位帮扶专家,解锁了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
“从帮扶之初,我们就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本地疾病谱,与省医共同确定帮扶专家专业领域,推动县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黄永坚说。在省医帮助下,陆河县成功创建汕尾第一家省级基层版胸痛中心、第一家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新建甲状腺外科、心理睡眠科等专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获评市级重点专科,还建成了汕尾首个博士流动工作室。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陆河县医共体总医院手术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其中三四级手术增长超70%;脑梗年溶栓量100余例,脑梗死静脉溶栓DNT缩短到39分钟;博士流动工作室也已签约4个团队和7名博士。
有趣的是,上一批“组团式”帮扶工作队队长、兼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竹君并没有离开陆河。他是陆河人,帮扶工作结束后不久就退休,随后“官升一级”——被该院返聘为名誉院长、博士流动工作室负责人。
同样从广州回来的还有刚从广州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刘桂活。他如今在普外科历练,主要是做手术一助,也主刀做了一些腔镜下阑尾切除等手术。
“毕业前,我到广州、深圳和佛山都找过工作,也有几家医院表达了签约意向。但听了院领导的介绍,回来看到崭新的大楼、专业的设备,一下子就动心了。”刘桂活说,比起三甲医院,陆河县人民医院业务量没那么大,但病种多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要先磨炼技术,把基础巩固好。”
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03 展望未来,做好新时代健康答卷
“现在大家身体有点不舒服一般在镇上就能看,不用像以前一样往县城甚至往珠三角跑。”家住水唇镇的何伯说。
随着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变强,陆河县医共体总医院又通过部署“一分院一帮扶”的方式,组织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查房、指导,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和联合手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总医院共组织专家下沉200余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接近80%。
麻醉科主任李如镜是下乡较多的专家之一,基层有需要时经常连续跑多个地方。2023年3月14日,他到水唇镇分院,为一例全麻下的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保驾护航;两天后,又率队到河田镇分院,为一位患者做鼻内镜下息肉摘除、多鼻窦开放手术提供麻醉支持。
这两例手术不仅让患者在家门口享有优质医疗,还帮他们节省了超万元医疗费,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不过何伯最高兴的不止于此——2023年10月,水唇镇老年人养护院大楼投入使用,他有了养老好去处。“我们专门派人到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东莞洪梅医院、台山端芬镇卫生院等省级示范单位进修学习。”水唇镇卫生院院长刘业渡说,这是汕尾市首家公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共设置86张床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成立肿瘤防治门诊,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专科联盟,累计上转患者超530人次,接收下转患者880余人次。
岁末年初,新的故事还有不少。
2023年12月16日,在省卫生健康委挂职干部、陆河县委副书记蔡秋茂等人见证下,陆河县医共体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正式启用。
▲陆河县第三人民医院挂牌,陆河县委副书记蔡秋茂(右三)、副县长蔡燕群(左三)出席活动
这是汕尾市首家运营的县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也是医共体最新成员单位,总投资1.17亿元,配备110张床位。“陆河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启用,将进一步提升汕尾市精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快补齐精神卫生体系服务短板,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时间往前推一个月,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于11月16日举行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员会。一个新型帮扶协作机制由此为公众所知——该项目被认为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对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大意义。蔡秋茂就是这一项目的直接参与者。
这是省里吹来的又一波春风。“站在新的起点,陆河县将进一步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用,积极主动融入汕尾市‘五医联动’改革,全力做好群众基层病有所医、县域病有良医的健康答卷。”陆河县委书记、县医管委主任罗炳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