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汕尾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此次专题询问从燃气规划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执法等关键环节入手,9位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询问。 汕尾现有燃气管道用户体量小,潜在用户开发不足,天然气企业分散,该如何全面激发天然气消费潜力,扩展天然气消费规模? 会议现场,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回应,表示将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管道燃气发展:推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燃气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规划区域内的燃气发展需求,对气源种类、供气方式、供气规模、设施布局、安全生产和建设时序等予以明确,同时确保各县(市、区)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全市天然气主干管网规划相衔接;大力发展工商业用户,激发天然气消费潜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更多如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项目等使用燃气项目在汕尾落地,提升非居民用气占比,形成良好天然气消费格局;拓展天然气使用面,扩大消费规模。聚焦工业锅炉、炉窑、老旧煤电机组及自备燃煤热电联产设备的企业,开展“煤(柴)改气”工程;推动“瓶改管”工作,提升天然气使用普及率。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用户负担”相结合的方式,出台“瓶改管”鼓励政策措施,逐步降低瓶装液化气使用率,提升天然气普及率,同时支持老旧小区“瓶改管”工作;推动燃气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城燃企业规模化整合,规范天然气行业发展。 “燃气属于危化品,请问交通运输监管部门如何对燃气运输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如何部署对非法运输燃气的执法打击行动?” 会上,汕尾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燃气运输的基本情况,并表示燃气运输的监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企业源头监管,将危运企业安全监管纳入年度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加强对危运车辆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车辆运输过程动态智能监控。汕尾市燃气运输企业均已配备专职监控员,所属车辆均已录入重点车辆智能监控平台,运营期间由监控员实时监控车辆和驾驶员状态,及时纠正“三超一疲劳”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强化电子运单管理,填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做到过程可溯;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督促企业建立“一车一档”,每年及时开展维护修理、检验检测和年度审验,保持车辆技术等级处于一级状态。 针对非法运输燃气行为,汕尾市交通执法部门将加强企业源头管理,组织执法力量加强对燃气运输企业的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开展安全生产经营活动,杜绝企业参与非法运输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公安、住建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打击行动,通过线索摸排认真研判违法运输行为特点,在燃气站、高速公路口、夜间等重点路段、时段针对性开展路检路查,提高打击效率。 汕尾市在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环节的安全信息化监管采取了哪些措施?运用哪些手段提高气瓶充装的监管效能? 现场,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传统监管模式下气瓶充装的痛点、气瓶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的意义、提高气瓶安全监管的举措和成效等进行了回应,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发挥气瓶信息化监管作用,压实气瓶充气站、气瓶检测站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与汕尾燃气智慧平台数据对接工作,完善气瓶信息化链条管理;采取约谈、警示教育等措施,督促气瓶充装单位落实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规范作业管理行为;继续加强执法检查,严惩燃气气瓶违法违规行为,并组织加强对燃气充装单位的安全监管,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气瓶充装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监管执法的威慑作用。 在大约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委员们还围绕燃气价格、第三方施工破坏管道、液化石油气规划建设、老旧小区“瓶改管”、燃气隐患排查和打击“黑气”等问题进行提问,直截了当指出汕尾市燃气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堵点难点。汕尾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应询,提出解决措施。 汕尾市副市长周小壮表示,对于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市政府将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落实、有结果。 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军说,这是一个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专题询问会,对于推动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系统治理、全面整改,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夯实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做到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