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汕尾市城区。建院以来,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1年升格以来,在上级党政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屡创佳绩。
实力圈粉
招生就业再创佳绩
走进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一张张求知若渴、满怀憧憬的青春脸庞,为初冬的校园添满了勃勃生机。
“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排名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建设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学院治理水平。经过不断地努力,该学院在2022年度省高职教育“创新强校工程”33所B类院校中排名第5位,比2020年提升15位;在全省90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42位,比2020年提升13位,取得了该院历史最好成绩,保持了连续3年成绩和排名向上攀升的记录,学院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阔步向前。
与之同时,学院师生奋力拼搏,勇攀高峰,自2021年以来,在国际、国家、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院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60项,其中,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130项、市级奖项13项,形成了创先争优、进位赶超的浓厚氛围。
今年9月,该学院迎来了2023级新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怀揣着梦想,将在美丽的校园里开启人生新征程,令人欣喜的是,学院今年在招生就业工作中高质量推进,阔步迈上了新台阶。据悉,2023年夏季高考历史类录取最低分比全省最低分数线高出198分;物理类录取最低分比全省最低分数线高出189分;物理类最高分比今年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25分,历史类比今年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4分!
学生能就业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准的最终标准。近三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为90%以上。去年至今,该学院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走访洽谈企业298家;大力开展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目前,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9.37%。据统计,办学以来,该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30971人,其中,培养的汕尾本地生源为129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1.73%,汕尾生源留汕就业创业的人数为10469人,占汕尾生源总数的81%。一组组亮眼数字,是该学院不懈奋斗的生动诠释。究其原因,毕业生整体专业对口率逐步提高,专业设置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学生才能实现学以致用和较稳定就业。
内涵发展
精准对接当地需求
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产业引导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多维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扶持。
近年来,学院积极服务汕尾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与市委组织部合办了“村官学历提升班”和高职扩招“村官班”(文秘专业),招收培养村干部676人,助力提升汕尾村干部文化知识水平;选派57位科技特派员对接19个村子,开展海洋与渔业技术支持、电商平台建立、电子信息培训、共建地方产业研究院等服务工作。与市商务局合作,承接中国(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暨汕尾市首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发挥电商新媒体营销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团队承担“粤贸全国·海丰县2022农特产品直播年货节”、海丰县老字号品牌“福厚桦”食品直播、“海丰荔枝文化节”、海丰黄羌镇绿舜生态农庄发展为“三产融合”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等活动的直播推广任务。
同时,该学院积极发挥现有“两院两站”和博士工作站、“汕尾市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汕尾市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作用,开展项目研究。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制度体系,提升科研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政校行企交流合作,力争横向科研经费和专利等成果转化为创新性突破;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运用和管理水平。此外,该学院还认真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不断建立和拓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的合作。
靠海吃海,作为滨海之城,汕尾的海洋资源丰富,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作为我市首位入职的全日制在站博士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育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献培博士瞄准我市海洋产业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帮助汕尾市国泰食品、汕尾市维明生物科技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其发明专利预期带动汕尾地区水产养殖产业近1000万元产值增长。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学院充分发挥院内2个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作用,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服务汕尾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易额5000万元,预期产生经济效益1亿元。
践行责任
用爱托起寒门希望
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该学院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开设入学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根据条件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各二级学院实行院内奖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并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近年来,该学院大力打造“助学圆梦·大爱无疆”活动品牌。特别是近三年,该院认真落实国家、省学生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041万元,惠及学生11496人次。通过建立捐资助学渠道,连续举办三届“助学圆梦·大爱无疆”社会捐赠活动,发动汕尾乡贤、热心企业家捐款人民币156.5万元、港币10万元,资助568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据悉,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被省教育厅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
此外,该学院积极服务汕尾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汕尾疫情防控、创文创卫、无偿献血、文明交通志愿者、粤东侨博会、汕尾发展大会等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万小时,无偿献血人数约6000余人,获得我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一致赞扬。该学院还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和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在弘扬地方文化方面,该学院积极传承宣扬,建立海陆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等一批研究机构,成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思聪音乐艺术研究中心、马思聪陈列室、马思聪管弦乐团。加强海陆丰方言文化研究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汕尾渔歌合唱团等基地平台建设,目前,该学院“汕尾渔歌”项目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进中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将努力向“升本更大”目标迈进,继续扬帆起航。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通讯员 罗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