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汕尾正以多元内容为载体,不断刷新城市形象。
民俗活动出圈:
文化底蕴点燃传播引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汕尾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起独特的城市文化。今年年初,第一届海峡两岸民俗文体汇在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启幕,吸引3000余名两岸嘉宾共襄盛会。 正字戏、滚地金龙等非遗技艺的精彩展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浓郁的汕尾特色。
这恰是汕尾以“非遗+节庆”为切入点,将凤山祖庙祭典、正字戏、滚地金龙等民俗元素融入现代展演形式,并借助短视频与主流媒体直播,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活动不仅激发本地群众的参与热情,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外地游客与线上观众,成功将“山海湖城”的文化符号转化为传播爆点。
一位来自台湾云林的李先生感叹:“这些表演非常精彩,展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的活动很像台湾的庙会,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两岸文化血脉相连。”
目前,汕尾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并非静态封存,而是活态传承,在拥有9项国家级、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汕尾正努力让文化瑰宝融入现代生活,持续焕发生机。
《汕尾谣》传唱:
明星效应赋能城市出圈
“红海湾畔潮声起,凤山祖庙香烟绕,莲花山色映碧空,渔歌悠扬传千年……”由汕尾籍青年演员曾舜晞,民族女高音、专业音乐人卓紫演唱的《汕尾谣》MV一经发布,即获新华网、央视新闻、环球网、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助推这座滨海小城再次“火出圈”。
近年来,汕尾积极邀请曾舜晞、庄心妍、姚晓棠、“五条人”等本土明星为家乡代言,借助明星效应持续提升城市曝光度。
《汕尾谣》以现代音乐语言重新诠释传统之美,将红海湾、凤山祖庙、莲花山、千年渔歌等文化符号,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与诗意歌词,实现跨地域、跨年龄的高效传播。
热门综艺赋能:
文旅融合撬动年轻市场
以乡情为纽带,明星效应与城市形象深度融合,推动“粉丝流量”转化为“城市流量”。这类贴近年轻群体的传播方式,也让汕尾的海洋文化、红色历史与美食地标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综艺联动延续创新表达。在《假期中的她们》中,明星嘉宾亲身体验渔歌、擂茶、皮影戏与贝雕艺术,让古老文化以时尚形式进入年轻人视野。
该节目也吸引众多粉丝前来汕尾打卡。一位从吉林长春远道而来的游客感慨:“这座海滨小城让人震撼,景色、人文与美食都令人流连忘返。”
节目在红海湾、金厢银滩等地取景,通过实景呈现、明星体验非遗等,立体展现汕尾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印证“影视综艺+文旅”模式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强大吸引力。
在其中一期节目中,“姐姐们”还走进了可塘珠宝展览馆,领略“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汕尾将传统产业与文旅体验、美丽经济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产业与文旅融合:
彩宝大会拓宽国际视野
在彩色宝石的世界里,有一个鲜为人知却令人惊叹的事实:全球每两颗彩宝中,就有一颗来自中国广东汕尾。正是这些凝聚想象力与艺术审美的璀璨宝石,让这座低调而内敛的城市,悄然撑起了全球彩宝产业的一部分江山,并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11月1日,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在海丰县启幕。展会集中展示了彩色宝石裸石、成品首饰、金银镶嵌饰品等多元产品,全面呈现汕尾珠宝产业从原料交易到设计制造的完整生态。这不仅是对汕尾彩宝产业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其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这场盛会,是汕尾彩宝产业发展的成果,也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意义在于,将汕尾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实力,正式切入全球宝石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众多海内外客商与国际友人因此远道而来,齐聚汕尾,共同见证这座城市与彩宝交相辉映的璀璨魅力。
在这次国际性活动中,汕尾整合了中央媒体、本地媒体、网络平台及海外渠道资源,构建“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的传播矩阵。通过预热海报、短视频纪实、海外社交平台多语种推送等多样化策略,汕尾彩宝的故事成功跨越地域与文化圈层,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手机版
        
网站首页
聚焦汕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