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来临,购物消费将迎来高峰期。为使广大消费者度过祥和、欢乐、平安的节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汕尾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科学理性消费。
一、正确选购时令食品
消费者购买月饼等时令食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出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拒绝购买“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购买大闸蟹等生鲜食用农产品,应选择商超、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查看食用农产品的名称、产地等信息;网络购买的建议当面验收。理性看待宣称新式食材、新工艺的“网红月饼”等新产品,自觉抵制“天价”月饼、“天价”茶叶及其他过度包装商品,尽量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的产品。双节期间外出就餐人流多,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管理较规范的餐饮场所。若选择食用凉菜、生腌等冷、生食类食品,应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相关经营资质和项目;若采用网络订餐,除关注菜品评价外,还要查看商家证照信息、店铺评价等信息。此外,不购买和饮用来历不明的泡制酒,不食用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可能具有毒性或寄生虫的食品,切实把饮食安全放第一。
二、注意查看标签
购买预包装、散装商品时,要认真查看生产厂家和外包装标签上的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以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或篡改标识内容的食品产品。月饼是高油脂食物,易发生氧化酸败,建议即买即食,未食用完的月饼应放在低温、阴凉、通风处保存,尽快食用,尤其是无包装的散装月饼更易在空气中加速氧化变质,制作时间较长的月饼建议谨慎购买。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到诚信经营、资质齐全、信誉度高的大型商场超市和正规电商平台或网店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明确退换货流程。
三、谨防预付消费
节日期间,商家会大力推广预付式消费,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一是消费者要谨慎办卡充值,警惕新店或大额促销,部分新开业商家以低价吸引充值后突然关门,不要急于充值办理;二是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约定服务内容、有效期、退款规则、违约责任等,口头承诺需写入合同;三是警惕异常风险,很多预付式消费存在霸王条款,消费者很容易被套住,在经营者破产、倒闭等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不要一味追求高优惠度,一次性存入较大的款额,也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消费风险。
四、确保餐饮安全
中秋、国庆佳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聚餐消费随之增多。消费者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应把自觉抵制浪费作为一种习惯,把“光盘行动”作为一种时尚。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服务口碑好的餐饮酒店。同时要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协议中约定有关事项,特别注意需提前明确是否有额外收费项目以及霸王条款。用餐前,要认真核对菜品,注意查看账单与实际品种是否相符。建议就餐时,消费者宜根据就餐的人数和口味,合理点餐,对于没有吃完的食品,打包带走,坚决杜绝因“面子”问题造成的铺张浪费。
温馨提示:请消费者注意留存消费证据好维权。消费过程中应主动索取并保存合同、票据、支付记录等证明材料,留存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电子支付截图、线上聊天记录、录屏录像、电子合同等,遇到消费纠纷方便解决。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或发现违法经营行为时,如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拨打当地12315、12345热线或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属地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
我们呼吁广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不得虚假宣传、过度包装或设置消费陷阱,共同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节日消费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