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做好第18号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
全面进入防台风临战状态
第18号台风“桦加沙”即将来袭,我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进入防台风临战状态。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三防办、市应急管理局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全面保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执行全员全时在岗值守,并第一时间通知有关成员单位参加联合值守,全力以赴投入台风防御工作。截至22日17时,全市已排查4547处重点部位,发现隐患2059处,完成整改2022处,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同时,通过发布《致汕尾市民的一封信》,提醒广大市民密切关注预警信息,严格遵守防范要求,主动做好防灾避险,全力确保自身安全。
在宣传预警和信息发布方面,市委宣传部刊播台风预警报道50余篇,户外大屏滚动播放信息1500多条次,乡村大喇叭播报4万条次。市气象局多渠道发布台风预报和防御提醒,发布台风预警14次,覆盖超31万人次,为科学决策和公众避险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各重点领域的防御措施同步扎实推进。市公安局部署应急救援力量876人、抢险队伍53支,储备救生衣圈2234件,排查239处重点部位,发现隐患28项已完成整改。市农业农村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印发防台通知并落实值班值守,全市7114艘涉渔船舶已全部回港避风;31个海洋牧场养殖网箱20名工作人员、渔排165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岸避险;预置救援队伍4支110人。市自然资源局召开防御调度会,派出10个复查督查组下沉镇街,累计出动185人次,巡查66处在册隐患点。市水务局启动预泄洪措施,平安洞等10宗大中型水库已提前预泄洪约7100万m3,排查1399宗水利工程,预置抢险队伍46支1067人。市民政局检查23家养老机构和1家儿童福利院,巡查探访困难群众2085人,转移安置170人。市消防救援支队召开视频调度会,测试保养装备,做好随时抢险救援准备。汕尾海事局发布预警信息2.3万余条,引导430余艘船舶避风,加强巡查和电子巡航,协调救助船值守。市林业局排查林区地灾隐患点和风险区域,黄羌林场、湖东林场落实封闭措施。汕尾金融监管分局启动大灾互认机制,部署保险业灾前预警和减损工作。市代建中心排查17个在建项目,发现隐患5处已完成整改,预置救援队伍17支233人。市教育局落实24小时值班和“叫应”机制,通知市直学校住宿生暂不返校,保障师生安全。市文广旅体局关停4个滨海旅游景区,巡查15处A级旅游景区和31处“野景点”,发送预警信息26条次,排查旅游团队6个418人。
在基础设施保障和应急救援准备方面,各部门同样行动迅速。市交通运输局巡查公路1138公里,清理积水56处,预置应急队伍29支912人、应急客车54辆。市住建局加固起重机械326台,转移人员6434人,预置救援队伍10支125人。汕尾铁塔公司预置抢修队伍27支56人、油机134台,巡检抢修48人次,恢复基站7站。汕尾联通公司预置抢修队伍26支97人、油机24台,巡检105次,出动车辆42次。汕尾移动分公司预置抢修队伍54支206人、卫星电话13台,处理隐患3处,确保网络运行平稳。汕尾电信公司预置抢修队伍21支128人、备用光缆50公里,排除基站机房隐患81处,处理线路隐患1422.6公里。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积极响应,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全力筑牢基层防台风安全网。城区1090名三防责任人到岗,2009艘渔船全部回港;排查37宗水库、3宗海堤16.5公里、22条河道,加固户外广告7处;预置救援队伍15支862人,装备包括排涝泵46台、冲锋舟7艘;准备避难场所120处可容纳3万人,物资含速食3.8万份、水3万瓶。海丰县排查渔船378艘全部回港,加固8艘,排查水利工程155宗,其中泄洪5宗,公平水库泄洪3034万m3,排查在建工地72个,整改隐患21处,加固塔吊67台,预置救援队伍46支4044人,装备有冲锋舟58艘、抽水泵93台,发布预警短信40条。陆丰市落实“六个百分百”,渔船3282艘全部回港,查扣违规出海渔船9艘,转移600人;排查水利工程,2水库泄洪1150.8万m3,排查道路117公里、危房2298间、地灾点26处;预置救援队伍72支2021人,装备含冲锋舟20艘、排涝车9部;发布预警短信85万条,宣传视频3条。陆河县出动1470人次,排查471个点位,预置救援队伍28支790人,装备含编织袋5.57万个、冲锋舟11艘。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渔船1445艘全部回港,加固塔吊18台,转移1588人,预置救援队伍21支387人,预置机械砂石一批。华侨管理区排查76处重点部位,整改隐患2处,出动125人次,预置救援队伍6支88人,装备含冲锋舟2艘、编织袋4000个。
记者:陈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