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积水则无蚊虫,无叮咬则无疾病
三伏天的热浪即将席卷全国
高温下,蚊子也进入一年中最猖獗的黄金繁殖期!
别以为叮咬只是起个包痒痒那么简单
全球每年因蚊子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人!
网络
而在我国夏季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对由花蚊子传播的“孪生杀手”
正随着气温飙升和降雨增多
悄然拉高传播风险!
它们症状相似却“暗藏杀机”!
伊蚊传播的“双生威胁”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这对“孪生兄弟”,均由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传播,且症状存在重叠:
✅ 活动时间相同: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
✅ 繁殖环境相同:小型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罐);
✅ 感染后均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皮疹。
二者虽相似,却存在致命差异——
网络
登革热:高热与出血的危机
全球每年约1~4亿人感染登革热,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多次出现本地疫情。患者感染后:
1. 潜伏期:1~14天(多为5~9天);
3. 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表现。
网络
基孔肯雅热:三大主征
该病已在119个国家流行,我国周边东南亚地区疫情持续活跃。其最大特点是:
2.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典型)、关节痛/关节炎。
✅ 急起高热(39℃+),伴寒战、头痛;
✅ 双峰热型:约25%患者退热3天后再次发热(持续3~5天);
✅ 可伴畏光、结膜充血/出血。
✅ 出现时间:发病后2~5天(80%患者);
✅ 分布部位:四肢伸展侧 → 躯干(首发);手掌、足底(特征性表现);
✅ 形态特点: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正常,可伴瘙痒;
✅ 转归:数天后消退伴脱屑。
✅ 与发热同步出现;
✅ 疼痛性质:游走性剧痛;腕关节受压剧痛(本病特点);
✅ 受累关节:小关节为主(指、腕、踝、趾关节);膝/肩等大关节可累及;
✅ 关节肿胀,可致活动功能丧失(X线检查正常)。
3. 伴随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
4. 并发症(极少数):皮肤黏膜出血;脑炎、脊髓炎(可致死亡)。
网络
防蚊四步法,筑牢安全网!
1
环境治理:断其根基
✅ 每周清理积水容器:倒置花盆托盘、清空废弃瓶罐;
✅ 废旧轮胎钻孔排水,水培植物3天换水;
✅ 疏通阳台地漏、雨水沟(90%蚊虫孳生于家庭积水)。
2
物理防护:打造屏障
✅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挂蚊帐(孔隙<1.5mm);
✅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清晨/黄昏户外活动。
3
化学驱避:精准防御
✅ 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 室内使用电蚊拍,庭院喷洒杀虫剂。
4
高风险区特别防护
✅ 前往东南亚/非洲前,查询目的地疫情;
✅ 归国后14天内监测体温,出现发热、皮疹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AI制作
紧急就医信号!别犹豫!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诊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图库版权图片
防蚊无小事,健康是大事!
一次积水清理,可能阻断蚊虫繁衍的温床;
一次有效驱蚊,可能避免一场大病侵袭;
一次及时就医,可能挽回宝贵的生命!
用科学四步法,构筑坚固的防蚊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