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尾市锚定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标,持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依托“信保基金”和“融资专项资金”两大地方政策金融工具,打造“政策组合拳+特色产品链+数字新基建”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实现规模与效益双跃升,以“小资金”精准撬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截至2025年7月,汕尾市信保基金规模已超8000万元,担保业务规模突破50亿元,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率高达50倍,累计惠及小微企业超2200家,为汕尾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在政策创新层面,汕尾通过构建“三大机制”打出政策组合拳。资金联动机制上,积极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及省再担保公司代偿补偿资源,聚合市、县两级资金建立“两项资金”池,创新成立“深圳光明—汕尾城区风险补偿金”,深化“政银担”多级联动。该风险补偿金已支持增信项目超150个,担保规模超2亿元,杠杆效应显著。
产品优化机制聚焦县域特色产业,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联合开发“农业龙头担”“五金担”“甘薯担”“智造担”等12款专属产品,形成差异化产品体系,累计为1299户次小微主体撬动信贷超28亿元。
担保服务机制则从前端担保代偿转向后端有条件风险补偿,破解“撒胡椒面”式扶持难题,今年以来新增担保业务规模8.12亿元,同比增幅达46%,创历史新高。
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汕尾深化“三大行动”强化金融赋能。县域振兴行动引导普惠信贷下沉县镇村,重点支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目前县域小微担保覆盖率超7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66.5亿元,同比增长21%,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减费让利行动坚持保本微利原则,通过降低担保费率、锁定银行贷款利率实现“双降”,信保基金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仅0.6%,远低于国家1.5%的指导线,累计为企业减负超1.35亿元。
政银担协同行动通过举办金融大讲堂、签订县级合作意向等方式,实现县域风险补偿金全覆盖,提升政策知晓度与融资可得性。今年上半年,新模式下银担合作规模达7.38亿元,同比增长32.5%,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为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汕尾做实“三大保障”筑牢根基。流程保障推广“见贷即保”批量模式与事后备案机制,依托微信粤财小程序实现7×24小时线上受理、批量业务当天出保、数据动态可视化,将平均审批时长缩短2个工作日,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人才保障通过招聘专业人才、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风控保障则通过调整代偿比例上限锁定风险边界,加强银担风控信息共享,实现信保基金累计代偿率长期低于1%,筑牢风险“护城河”。
接下来,汕尾市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为抓手,持续放大金融杠杆效应,为民营经济和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邱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