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汕尾围绕“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提速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通达程度,为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加快实现“全域镇村典型示范”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图为夜幕下的长沙湾服务区。
记者 陈茂辛 摄
持续打通交通“大动脉”
加快“融湾融深”新步伐
着力“建设大通道”。我市推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加快建设;对接深圳争取谋划实施汕梅铁路及深汕城际支线、深惠城际东延线项目。推进河源至汕尾铁路、汕尾新港区铁路专用线接轨厦深铁路、马宫至鲘门跨海大桥、赤梅快线、潮惠高速海城互通、甬莞与沈海高速公路海丰联络线、沈海高速公路陆丰博美互通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振兴大港航”。我市稳步推进与深圳港集团战略合作,力争汕尾新港与深圳港协同规划,产业链互补共生、错位发展。汕尾新港区白沙湖作业区公用码头开展引桥及部分码头桩基建设和港池疏浚、炸礁,启动公用码头3#泊位工程前期工作。陆丰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扩建工程配套10万吨级煤专用码头开展报监、沉箱预制前期准备和用海报批等工作。
提速“发展大物流”。我市编制《汕尾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加快规划建设“三基地、五中心、多节点”的物流布局,目前汕尾综合物流园取得立项批复,推进汕尾站北站区及综合交通枢纽前期研究。
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更好支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我市聚焦进一步缓解珠三角地区来往粤东地区交通压力,全力配合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推动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8车道,实现时速从10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并新增长沙湾、陶河2个服务区。长沙湾服务区作为全省2024至2027年打造的45个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之一,在2025年春运和节假日期间,累计接待车辆超80.1万车次、接待客流超220.2万人次,“五一”假期,该服务区成为“网红打卡点”,助力我市“交农文旅商”高质量融合发展。
我市着力提升城乡路网通达水平,推动高速公路对县城、中心镇、旅游节点覆盖,新增梅陇、汕尾东、潭西3个互通,98%以上的乡镇(街道)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省道240陆河河口至陆丰交界段等顺利完工,国道234海丰县城至梅陇段、国道228甲子至南塘段等项目推进建设,国道236海丰县城过境段、国道235陆河段、国道234海丰可塘至县城段、省道S241线陆丰八万至西南段等项目加紧谋划实施。
同时,我市提升镇村衔接国省道通达效率,乡镇和建制村的通达率、通畅率、农村公路管养率实现“三个100%”,“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比例达到75%。在陆河县试点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相关企业及当地农村居民年增收约12万元。
全面整治提升路域环境
推动“明珠五号”攻坚行动走深走实
我市攻坚开展全市2条铁路、3条高速、4条国道沿线风貌提升及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抓好“两个提升、三个整治”重点任务,打造超700公里交通主干道“流动风景线”。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绿美干道提升293.9公里,创建省级绿美公路2条,完成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品质提升17个,完成交通沿线房屋风貌外立面改造1.1万栋、房屋“平改坡”2795栋,遮蔽可视范围坟墓4546穴,整治乱搭乱建620处、“三线”杂乱1431处、乱设广告牌265处、撂荒地3933.25亩,助力全市95%常住人口200人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标准,加快实现“全域镇村典型示范”。同时,开展全市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行动,清除路域垃圾、渣土等7418处,消除路面病害954处,及时劝阻涉路违法行为91宗,打造了良好公路出行环境。
记者:林舒雅
通讯员:叶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