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馆)启幕。我市参展的汕尾馆与捷胜馆精彩亮相,以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迎接八方来客。
参观者了解汕尾文创产品。
本届文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共吸引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及企业参展,更有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与。展会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展出文化产品逾12万件,并集中展示4000余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
作为文博会常客,我市此次聚焦“文广旅体深度融合”主线,全方位展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步入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以“山容海纳·遇见汕尾”为主题的汕尾馆格外引人注目。81平方米的展馆以“红蓝绿古特”文旅资源为设计灵感,通过立体造型与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汕尾滨海城市的多元风貌。
客商采购汕尾特色美食。
在汕尾馆的非遗展演区,汕尾渔歌悠扬的歌声引来众多观众驻足围观、拍照留念,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汕尾渔歌的精彩表演,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汕尾非遗,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入馆探访。
汕尾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30项、市级75项。展区内,陆丰皮影、碣石麦秆画、船模等传统工艺精品,与融入现代设计的虎狮摆件、捷胜泥塑“土叽咕”、汕尾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交相辉映。尤为亮眼的是汕尾海邑文创推出的《天上雷公 地上海陆丰》漫画,以穿越叙事方式弘扬“海陆丰精神”,展现汕尾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
“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精髓,又贴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迷你发粿、麒麟挂件等产品因设计精巧广受青睐,不少观众扫码咨询购买方式。珠海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看到这些文创,让我回想起在汕尾旅游时品尝的美食,近期将计划再去一趟汕尾。”
汕尾渔歌表演队在非遗展演区表演。
汕尾可塘镇享有“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美誉,同属汕尾的梅陇镇则享有“中国首饰之都”称号。汕尾馆还特别设立珠宝产业展区,组织两地珠宝企业参展,集中呈现彩宝首饰、银饰工艺品等多元品类。
被誉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汕尾,更是美食爱好者的寻味圣地。本次展会中,汕尾馆与捷胜馆特设美食品鉴专区,鲜香四溢的牛肉丸、弹牙劲道的鱼丸等美食,让试吃区前排起长队,许多游客品尝后直接下单购买。“汕尾的丸子口感Q弹,带回去给家人尝尝!”深圳市民赞不绝口。
参观者品鉴捷胜海胆鱼丸。
作为汕尾“三鲜”的海胆惊艳亮相展馆内。步入12号馆村文化振兴展区的捷胜馆,这里集中呈现了多款以海胆为食材的创意美食,包括鲜香四溢的海胆三鲜饺、汁水丰盈的海胆小笼包、Q弹爽口的海胆丸子等,为参观者打造了一场独具“海胆风味”的舌尖盛宴。馆内更创新打造了鲜活海胆观察区,通过透明水族箱呈现活体海胆动态,展现汕尾海胆全产业链发展成果,进一步擦亮“汕尾海鲜 天下领‘鲜’”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推广汕尾美食文化,今年汕尾馆特别设置的“汕农领鲜”专区,重点推介首批获准使用“汕尾土特产”区域公用品牌认证的优质产品,涵盖马鲛鱼丸、莲花山云雾茶与湖畔咖啡等特色品类,以优质农特产品彰显地方产业特色。不少参展客商离馆时特意选购了“遮浪马仔”“宝楼姜茶”“陆河青梅”等特色手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捷胜馆还特别推出“非遗+”主题研学路线,深度整合擂咸茶技艺、沙坑文化遗址等特色资源,创新开发非遗工坊体验、生态科考研学等主题课程,通过打造文化体验与互动式研学活动,充分展示汕尾文化魅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汕尾市文捷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着力构建捷胜镇全域旅游新格局,借助文博会窗口呈现捷胜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为捷胜农文旅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捷胜馆展示的特色美食产品。
本届文博会现场商潮涌动,全球展商穿梭如织,在交流中共谋产业合作新机遇。汕尾馆与捷胜馆不仅是汕尾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架起了资源对接的桥梁。“文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推广的双重平台,未来我们将持续深挖文化潜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参展企业代表叶文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