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陈晓铭) 今年以来,团市委以“党建赋能+青年需求”为导向,将青年夜校“搬”上当代青年学习生活舞台,积极引领我市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新风尚、新“夜”态。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青年夜校开设50类课程共242场次,参与青年人数合计约7488人次。
青年夜校里,青年们正认真学习绘画技巧。
汕尾日报通讯员 胡勇志 摄
为找准青年人的兴趣点、关注点,团市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在微信公众号设置投票、评论等方式,摸清青年“想学什么”后,推出一系列符合汕尾青年需要、引领性强、烟火气浓的课程。其中有吉他弹奏、民族舞、中国画、声乐等才艺特长类课程,也有烘焙、美妆、摄影等生活实用类课程,还有创业圆桌谈、抖音(小红书)运营交流茶话会等知识分享类课程。
舞蹈课现场。
汕尾日报通讯员 胡勇志 摄
除此之外,团市委紧扣党政中心大局,不断丰富青年夜校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服务功能,采取小班制教学,赋能青年学习实践全链条,帮助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团市委还紧追当下热点,探索“青年夜校+文创+非遗传承”发展模式,开发非遗麒麟手工DIY、渔歌与渔民服饰文化、雕版印刷等非遗类课程,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汕尾特色的文创IP,助力汕尾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广东福彩青年星火计划”开设汕尾市2024年秋季直播电商培训班,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帮带指导,引领一批创业青年走出直播带货第一步。
青年们在学习吉他弹奏。
汕尾日报通讯员 胡勇志 摄
在安排场地资源方面,团市委遵循“青年在哪里,阵地就建到哪里”原则,用好团属阵地,拓展社会阵地,借助党政阵地,积极链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人才驿站、文化馆、“青年之家”和团属青年社团等阵地资源,拓宽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1+4+N”平台阵地,市级和4个县区青年夜校实现全覆盖运营。与此同时,加强师资力量、资金支持、人员保障等方面保障,积极整合自身以及可链接资源,坚持社会化筹措,创新青年夜校“合伙人”机制,建立“青年出一点、项目补一点、市场让一点”运营模式,联动基层组织、优质师资、社会力量,努力实现“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阵地联办、资源联合、活动联手”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