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推动汕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2024-09-13 15:36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彭小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把握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推进汕尾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使命意识

  今年6月份,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了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共同发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会议报告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指出“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调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等内容的重要性。

  改革是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强调了改革是首要任务和发展是硬道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形成共识。作为汕尾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学习贯彻中加强思考,不断增强参与改革和创新的使命担当意识,围绕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在结合“兴海强市、融湾先行”和“三六九工程”行动中,积极参与推动汕尾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在推动政策优化、智囊参谋、服务“双招双引”中贡献力量,当好改革和创新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二、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汕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汕尾市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需要加强,产业科技人才不足,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还不高,创新孵化支撑能力相对较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和产业规模小,科技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弱。针对汕尾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各方在科技创新方面作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步伐,助力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府职能引导,强化政策性配套。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针对性规划,引导科技企业发展。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更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形成的。根据汕尾市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海洋产业等科技技术重点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例如加强电子设备、穿戴产品、文旅康养、算力设施和数据要素等技术和产业引导。二是引导产业聚集和鼓励企业抱团拓展市场。聚集相关产业和企业研究扶持帮扶政策,形成引导企业抱团输出工作机制;针对行业领域加强技术应用互补和产品配套,提升“外出”获得市场能力;引导和链接企业形成合力,支持发挥核心企业或先行企业领头作用,用好“一带一路”等政策优势,共同研究抱团拓展市外、省外乃至国际市场。三是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开展科技招商。优化和重塑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招商作用,加强创新岛科技企业引接和成果转化考核,促进创新飞地提质增效,打造更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平台和激励等驱动创新体系构建。四是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培育高层次人才。除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项人才,加强产业技术、高技能、复合型、技术转移以及科技管理等不同类型人才引进和考核激励,探索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提升项目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效率。五是将科技创新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导。聚焦“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结合汕尾实际,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农村“三块地”改革,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提升,在提升农村生产条件、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和优化机构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助推力度。

  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打造高校和科研平台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比如联动好广东产业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分院和其他平台机构,通过产学研,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引导。二是培育科技孵化机构。增加技术孵化、技术攻关服务平台,引接外地孵化机构来汕开展业务,培育本地孵化机构,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更直接服务。三是通过行业团体参与推进科技创新。近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筹建数字经济专委,通过在数字信息这个领域组建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参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汕尾市政府“四数联动”指导下,数字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合作、数据资产运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政府和企业献谋献策,通过共同努力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三)结合本地优势场景,推动创新科技项目合作。

  一是依托优势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地区优势产业要主动融入大湾区和头部机构实验场景,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改进提升用户体验感,充分发挥在海洋产品、种植养殖、体育文旅、医疗康养、特色加工和吃住行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效应。二是鼓励发展绿电算力基础设施。大湾区对算力需求较大,深圳市出台了发展算力政策。汕尾绿电资源丰富、能耗指标、产业场景和区域时延小等优势,汕尾市是为数不多的具备智算建设能耗条件的城市。通过绿电算力设施建设和建立区域算力节点,在服务大湾区中推进技术发展,并能带动数据运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发挥汕尾人在大湾区从事信息科技产业优势,通过引接回乡参与产业改造和科技推广。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汕尾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回乡发展汕尾人提供良好创新环境。

  (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潜能。

  企业要围绕“市场需要什么,企业能做什么,客户需要企业做什么”方面,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通过参与科技创新发展壮大。一是企业负责人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企业主体地位的强化十分重要,汕尾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打破小富即安固有思维,现代企业家一定要认识到科技是方向,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生意模式,企业发展通过乘势科技力量走可持续道路。二是跟踪做好大湾区和发达地区产业配套供应链。用好《汕尾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优先发展大湾区高端科技配套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当好配套试验田,发挥好细分领域综合成本和应用创新优势;其次发展服务民生科技应用类业务,加强技术实用型科技创新和运用;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如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用好创新岛研发协同作用。四是鼓励民营企业做好创新要素集聚的“主阵地”。从企业角度看,国有企业侧重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田”,民营企业更要当好大湾区科技创新技术的“供给者”和“配套者”,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五)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提升资本与技术结合度。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目前汕尾有产业基金、信保基金和各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产品,受制于产业基础和信贷环境影响,但能够有效支持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资金规模还不够。一是引接相关基金和投资机构来汕开展业务,建立园区引导基金,强化发债用债和增信机构加持,提升资金在项目引接和产业发展联动作用,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二是提升资本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便利性,发挥政府扶持跟投、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市场创业投资和企业自投的综合效用,助力形成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完善“政产学研”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科技保险和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发挥政府扶持跟投、金融机构分担、市场风险投资辅助和企业自投综合效用。四是用好国家出海金融配套政策,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聚焦本地产业,建设产业带展示选品中心,与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设立产业带“线上专区”。汕尾要用好国家出海金融配套政策,积极参与国家与省市出海计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汕尾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汕尾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服务生活应用等方面大有作为,电子信息、新能源、海洋产业、文旅康养、制造加工等科技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强对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各方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广东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共同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汕尾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系市社科专家、市计算机学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