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户干部入户向居民讲解蚊媒防控知识,赠送防蚊灭蚊物资。

党员干部向群众派送防蚊灭蚊物资。

党员干部清扫农贸市场。
夜幕下的东涌镇网格里,“联户夜访队”的手电筒光束穿梭在街巷;二马路商圈的暖新港湾驿站前,党员志愿者正为商户讲解防蚊要点;捷胜镇的乡村大喇叭里,乡音版“七天七招”防蚊口诀循环播放……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攻坚期,城区委、区政府扛起政治责任,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以“入户联心”4567工作指引为抓手,推动干部下沉、群众联动,一场“全员发动、全域覆盖、重点突出”的防控攻坚行动在城区全面铺开。
“敲门+扫街”双线发力 筑牢全民动员堡垒
“阿伯,这是防蚊宣传册,您家阳台的积水盆要记得及时清空。”在香洲街道园林社区,党员志愿者李姐一边递上资料,一边俯身为老人演示如何检查家中蚊媒孳生地。这样的场景,是城区“线下宣传攻坚”的缩影。
为撬动全民参与,城区整合村(社区)“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网格员等“10+2”力量,组建起5100余人的联户队伍,针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物业小区等重点场所开展“敲门行动”。各镇(街道)更拿出“一镇一策”的精准打法:东涌镇错峰组建“联户夜访队”,聚焦返乡人员与返校师生家庭,86个网格每日动态更新重点人群台账;新港街道联动综治中心联合党总支、商圈党委,以夜市暖新港湾驿站为阵地,200余人下沉排查防疫隐患;香洲街道258名志愿者划分86个专项小组,用“贴一张海报、送一份手册、讲一句要点”的“三个一”模式开展全域“扫街”;捷胜镇则让乡村大喇叭“响”起来,把基孔肯雅热预防知识编成“七天七招”口诀,指导村民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香蚊帐。
线上宣传同样精准发力。城区融媒体中心10月以来推出5条防疫短视频、21篇深度报道,总阅读量突破3万人次,通过“接地气”的内容让防疫知识入脑入心。
10月以来,城区累计下沉党员干部3841人次,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192支,“入户联心”覆盖41277户,派发宣传资料95124份,实现防疫宣传“线上+线下”无死角。
“部门联动+闭环处置” 织密全域防控网络
疫情防控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城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推动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防控合力。
该区城管执法局聚焦农贸市场、夜市、公共厕所等重点场所,严查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环境;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二马路商圈、金町滨海旅游区等餐饮密集区,检查11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同时巡查135家零售药店,核查防疫物资价格,责令20家防疫措施不到位药店限期整改;区住建局针对33个在建工地的“人员密集、环境复杂”特点,组建工作小组排查水池、水坑等隐患点,已完成第10轮全面消杀;区卫健局建立“快速响应、闭环处置”机制,启动5个便民采样点,区卫健局、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累计排查高风险区域来(返)人员10601人次,牢牢守住输入关口。
数据见证成效:10月以来,城区开展灭蚊统一行动8634次,设置蚊媒监测点611个,完成重点场所消杀8241次,整治蚊虫孳生地12478处,清除积水容器2947处,清理垃圾2147吨,从环境整治到源头管控,全方位织密防护网。
“机制创新+群众参与” 巩固精准长效屏障
“大家看红榜,李婶家不仅自己做好防蚊,还帮邻居清理阳台积水,值得学习!”在凤山街道的“道德红黑榜”前,居民们正围着榜单讨论。该区聚焦防控薄弱环节,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机制创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城区推行“网格化+专业化”双轨巡查,利用智能监控实时反馈蚊媒密度数据,结合网格员日常巡查,形成“问题发现——上报——处置”的闭环管理。同时,将防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和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用“积分奖励”调动群众积极性。凤山街道把“道德红黑榜”与环境卫生整治结合,红榜宣传先进典型,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红草镇则凝聚老党员、妇女、青少年等力量,用乡音俚语解答群众疑惑,带头清理房前屋后、闲置地块的积存垃圾和积水,让“群防群控”从口号变为行动。
下一步,城区将持续深化“入户联心”4567指引,以更扎实的举措补短板、堵漏洞,以更细致的服务暖民心、聚民力,不断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安全网”,坚决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辖区群众的健康家园。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通讯员 汕区组宣 文/图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手机版
网站首页
聚焦汕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