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在党群服务中心上安全课。
今年以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2+9”工作安排,紧紧围绕《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以“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三大功能为导向,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推动基层服务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 “服务中心”
让便民服务更高效
开发区各试点村(社区)以“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为原则,全面梳理服务事项清单,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模式,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
东洲街道东一村梳理服务事项18项,配置“粤智助”政务一体机。现在村民想办事,不用往街道、区里跑,在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理,再也不用“来回折腾”,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遮浪街道东尾村设立“民生事务窗”等综合窗口3个,累计受理业务58件,件件都给群众办得明明白白,办结率达100%;二村社区将社保、医保这些群众常打交道的12项高频事项整合到一起,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同时,各村(社区)还组建网格员代办队伍,针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如老人不会用手机认证社保,网格员就上门帮着弄;困难家庭想申请补助,网格员就帮着填资料、跑流程,实实在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 “邻里中心”
让社区氛围更和睦
各村(社区)以“党群连心、和睦亲邻”为目标,积极搭建邻里调解、交流、互助、议事平台。
东一村由退休干部、驻村律师这些“懂理又懂法”的人,组建了邻里调解队,谁家有矛盾、闹别扭了,调解队就上门用情理说事儿、用法律兜底,综合运用情理法把矛盾纠纷一个个解开。东尾村结合“法律进家门”活动,给村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挨家挨户走访村民186户,调解纠纷12起。村民纷纷表示,以前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现在有了懂法的人帮忙,矛盾很快就化解了。
二村社区则通过“书记茶话会”“党群议事会”等形式,推动居民共商共治,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5条,解决民生问题22件。此外,各村(社区)还通过开展喝咸茶、端午节一起包粽子等活动,增强邻里互动,营造“熟人社区”氛围。
打造“活动中心”
让群众生活更精彩
各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坚持“党员带头+群众主体”,建立“每月活动清单”机制,让政策宣讲、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常态化、趣味化。
东一村常态化举办戏曲表演、书香阅读等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东尾村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猜灯谜、制香囊等民俗体验,累计吸引群众超120人次;二村社区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度融合,组织村民开展清洁行动,把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把政策“小课堂”直接送到村民身边,让阵地从“静态空间”变为“动态服务平台”。
强化组织保障
让试点工作更扎实
区党工委组织部强化“三级联动”机制,指导各试点村(社区)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推动资源下沉、服务提质。通过交叉互评、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下一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融合与机制创新,推动阵地从“建好”向“用好”转变,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想来、常来、爱来”的红色家园、温馨港湾。
汕尾日报记者 林敏 通讯员 黄小斯 文/图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手机版
网站首页
聚焦汕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