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镇组织人员开展蚊虫消杀。
锚定“四管住”
织密全域立体防控网
陆河县严格按照“管住环境、管住人员、管住风险、管住社会面”工作要求,以“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为核心,精准调配基层组织力量,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在重点区域治理上,该县聚焦在建工地周边、农贸市场等场所,推行“村民自发清理+专业协助消杀”模式,开展“两清一灭”行动。如新田镇通过“空中侦察+地面清理”的工作机制,累计清理各类积水容器500余个、清运垃圾7.8吨、拆除孳生点600余处,形成了“发现—处置—复核”的完整闭环,进一步消除隐患。
河口镇党员在查看草丛蚊媒情况。
针对节假日人员流动增大情况,该县各镇村迅速建立起“党员联户摸排+人员排查核实”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扫码进行自主健康申报,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地毯式”入户摸排,通过村微信群、大喇叭等提醒返程村民报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疫情防护意识。
此外,该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防蚊,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如上护镇护二村突出抓好“入户四管住”,将农贸市场、临街摊贩等人员密集、易孳生蚊虫的场所作为防控重中之重,落实摊主卫生防控责任,讲清防控措施,每日收市后组织入户联心工作人员对市场下水道、垃圾收集点进行药物喷洒,针对水产、禽类及蔬果摊位,强制要求摊主将废弃泡沫箱、塑料袋等积水容器即产即清,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
抓实“五字法”
提升入户防控精准效能
陆河县紧扣入户联心“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将防控措施从“全面覆盖”向“精准滴灌”转变,切实提升入户防控实效。
“阿伯,您看这个手册,防蚊关键在清积水。您家天台的瓶瓶罐罐要记得及时清理。”新田镇党员志愿者小沈耐心为群众讲解防控要点。该县各级党员干部化身“健康宣传员”,持续开展“敲门行动”,用方言通俗易懂讲解防蚊灭蚊知识。同时逐户查看村民家中防蚊情况,检查蚊香使用、纱门纱窗完好度等。河口镇云峰村党员干部检查并引导群众认清合格的蚊香;螺溪镇推动各村(社区)开展纱门纱窗蚊帐使用情况排查,并为困难家庭更换破损防蚊设施20余处,切实筑牢家庭防护屏障。
上护镇党员干部向群众讲解防疫措施。
东坑镇大新村党员干部通过上门访问、组织村医及时掌握村民健康状况,要求村内药店对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村委,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水唇镇紧盯老人、儿童等易感群体,询问防蚊难题,上门发放蚊香等防护物资,手把手指导居家防蚊措施。河田镇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健康档案,每日两次上门检查居家环境,指导群众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据介绍,该县党员干部持续开展“入户联心 全民爱卫”爱国卫生集中攻坚行动,助力源头清理。自国庆以来,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300余处、孳生地1300余处、垃圾近30吨、积水1300余处,完成蚊媒消杀面积超205万平方米。
严把“六必看”
健全常态长效防控机制
陆河县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天台、阳台、水生植物、托盘、蓄水桶、纱门纱窗蚊帐”“六必看”要求,将动态排查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清单,认真查看清楚,推动防控从“应急处置”转向“常态长效”。
水唇镇工作人员在清理天台积水。
该县成立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联合卫健、纪委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沉督导,重点针对蚊媒密度偏高、环境卫生整治不到位问题,对农贸市场、学校、公园、养老院等场所加强督促整改。综合运用“六必看”、采用无人机低空巡查等技术手段,重点排查积水容器、防蚊设施等情况,对发现问题标注时间、地点、内容实时录入,及时反馈,要求各镇村“事不过夜”,发现问题后均在当日完成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唇镇联户人员帮群众修理纱窗。
另一方面完善机制促长效。该县将疫情防控纳入村规民约、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及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发挥“道德红黑榜”激励约束作用。螺溪镇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居民参与防蚊灭蚊工作纳入积分奖励范围,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防控工作落实好的家庭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的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疫情防控氛围。
下一步,陆河县将持续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4567”工作法成效,确保防控力量作用充分发挥,效能持续提升,全力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