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受第18号台风“桦加沙”环流影响,风雨席卷城区,防风防汛迎来严峻考验。回望这场与风雨的较量,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城区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筑起“安全屏障”,让党旗在防御台风一线高高飘扬。
台风登陆前,城区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采取最有力措施,争分夺秒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精密部署,责任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调度会,提前防御、周密部署,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构建起层层递进的责任体系: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下沉镇(街),镇(街)干部扎根村(社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干部包户,责任链条延伸至每一个末梢。 全面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各镇街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防风设施、内涝点、沿海岸线、隐蔽港湾、小型码头等重点部位。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党员干部对山体边坡、沟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实现隐患动态管控;区住建局对33个在建工地专项排查,将949名施工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聚焦6宗水库、2宗海堤等关键设施,推动2009艘渔船回港、2215名船上人员、海洋牧场15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岸,筑牢水利防线。

应转尽转,确保人员安全。依托“入户联心”机制,镇街党员干部走村入户,高效落实“应转尽转、应转早转”。新港街道组织党多支应急队伍,逐户走访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协助转移风险区域人员。对于腿脚不便的群众,主动用轮椅推着他们前往安置点。此次累计安全转移群众551人。凤山街道在田家炳中学安置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做好转移人员的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等物资保障,并设置专门的医疗服务区域,安排医护人员驻守,为转移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检查和应急治疗服务。

在台风肆虐的关键时刻,城区广大党员干部逆风而行、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排除险情。东涌镇党员突击队轮班作业,配合镇里调配的挖掘机、清运车等设备,重点清理主干道倒伏树木与断枝,大家轮换歇脚不歇工,冒雨排查路面隐患以保应急通道畅通。红草镇发动480人次党员干部参战,成为一线防御的“主力军”;马宫街道组织党员突击队深入深渔村乡镇船舶停泊区的海堤旁,密切关注着海水的涨落情况和海堤周边的环境变化,仔细检查海堤,对海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 应急救援迅速响应,守护生命。应急队伍利用喊话器和车载广播,驾驶重型消防车到市区海滨街和海滨西沙滩劝导外出市民和在外行驶车辆远离海岸、躲避台风天气。在城区辖区内主要干道开展巡护,处理文明路、香江大道、汕尾大道多处树木倒伏和铁皮坍塌,处置海滨街红电花园路段隔离护栏倒塌,保障市区交通正常运转。同时,紧盯责任易涝点积水情况,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开展排涝,确保积水快速退去。

台风过境后,城区各级党组织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上,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 迅速清障保畅,恢复城市运行。城管队伍冲锋在前,争当内涝一线“守护者”,排查排水口堵塞情况,及时清理落叶、杂物以畅通管网,以高效行动筑牢城市内涝防御线,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红草镇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及时清理路面障碍与倒伏树木,对河道、排洪沟渠、市政管网等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紧急疏通,以最快速度恢复镇容村貌和交通秩序。截至目前,已清理倒伏树木、断枝落叶、沟渠河道堵塞物等160余处。

全力复工复产,减少灾害损失。城区党员干部和应急救援队伍发挥持续作战精神,全力做好台风过后携带强降雨等防御工作,加强对易引发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区域的巡查,及时消除隐患并有序组织复工复产。东涌镇党员突击队协助开展村内隐患排查,联动镇次生灾害“回头看” 工作,防范后续风险。截至目前,累计动员18个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出动 320人次、对低洼地带、水库水闸等开展隐患排查。捷胜镇党员干部在巡查排查时发现沙角尾海堤存在坍塌风险,立即组织开展抢险工作,因抢险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筑牢了民生安全防线。

用心保障民生,呵护群众安康。解除“五停”后,香洲街道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组织力量开展细致排查,严密防范积涝、滑坡、坍塌等灾害发生,严格执行转移人员“不安全不返回”原则。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城西社区香洲中学的避险群众配送热饭、饮用水及应急物资,用暖心举动筑牢民生保障防线。区司法局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挂驻点——凤山街道芦列坑村与新港街道前进渔业村,围绕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环境整治、生产恢复等重点任务,开展道路垃圾清理、杂物清运等行动,为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与生产环境奠定基础。

在防御台风“桦加沙”的过程中,城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群众那句“有党员在,我们就放心”的感慨,既是对付出的认可,更印证了党组织在关键时刻的凝聚力与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