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时分的城区二马路,烟火升腾、人声鼎沸。作为当地人气最旺的网红美食街,这里日均吸引数千名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为守护这份热闹与安心,今年以来,城区委、区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联动共建”治理机制,成立二马路商圈党委,统筹党员干部、职能部门、商户、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以“红马甲”的温暖身影织密服务网,让这条网红街在烟火气中飘起“文明风”,稳步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之路。
党员干部核查流动摊贩燃气设备,做好安全服务工作。
党员“分片包联”
既是“治理员”也是“服务员”
“您好,我们是二马路商圈党员干部,遇到困难随时找我们!”在二马路的餐饮店前,该区市场监管局的党员干部正逐户检查食品安全与价格公示情况。为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安心”,城区推行党员“分片包联”制度,该区市场监管局的党员既要当好“治理员”,对沿街餐饮店、酒店、商铺的食品安全、计量器具、价格行为开展常态化监督,提醒商户依法诚信经营;又要做好“服务员”,24小时在线响应消费投诉与舆情,第一时间为游客和商户排忧解难。
“老板,价格牌记得放在显眼位置,把售价写清楚,游客看得明白才更愿意消费。”党员干部小王一边帮商户调整价签,一边耐心叮嘱。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二马路重复上演。今年已完成食品抽检18批次,用细致服务织密旅游消费“安全网”。
昼夜巡逻值守
脚步丈量街区安全与活力
夜幕降临,二马路的小吃摊陆续出摊,热闹氛围达到顶峰。此时,由属地街道执法队、城管局、市场监管局的党员干部与党员商户组成的巡逻小组,正穿着“红马甲”穿梭在人群中。不久前,一家海鲜店与门前小吃摊因摊位摆放起争执,巡逻小组的“红马甲”与负责秩序维护的“蓝马甲”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从“和气生财”的经营之道到“规范经营”治理要求,在耐心细致的劝说下,最终两家商户握手言和,矛盾得以顺利化解。
“一晚上来回走十几趟是常事,微信步数每天都是朋友圈第一!”巡逻队员笑着说。除了调解矛盾,他们还重点排查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哪怕是摊位电线裸露、灭火器过期这样的“小事”,巡逻队员也会当场督促商户整改,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漏洞。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二马路商圈安全有序、活力迸发。
精准破解痛点
让烟火气与清新味“两不误”
“第一次来二马路,没想到小吃街没有以往呛人的油烟味,逛着特别舒服,下次一定带家人再来!”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为二马路点赞道。
此前,流动摊贩的餐饮油烟问题曾是二马路的治理难点,商圈党委迅速统筹区应急局、城管局成立工作专班,对重油烟摊贩逐一上门引导,通过规范排烟设备、划定经营区域、加强日常监管等方式,让网红街既有烟火气,又不失清新味。
燃气安全更是商圈治理的“生命线”。每天,该区住建、消防部门的党员干部都会深入街区餐馆、店铺,按照“边排查、边整改、边宣传”原则,检查燃气使用、油烟管道清理、消防器材配备等情况,同时劝导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行为,向商户普及安全知识。“群众放心舒心,我们才能安心。”党员干部小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多方力量汇聚
“流动红马甲”点亮文明底色
“张老板,您店门口的纸箱我帮您收进垃圾桶啦!”外卖员小李是一名党员,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二马路商圈“流动治理员”。工作间隙,他主动清理沿街垃圾、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向商户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制,还认真记录游客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让“流动力量”汇聚成治理正能量。
自8月12日起,每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区公安局的30名警力也会准时到岗,投身秩序维护与交通管制工作。他们疏导交通、化解纠纷,为游客指引路线、解答疑问,连续驻守在服务岗位上。“能让游客满意,再忙再累也值得。”民警小王说,看着游客们开心的笑容,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
如今的二马路,不仅人气不减,文明底色也愈发鲜亮。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区将依托“入户联心”机制,推动二马路商圈党委从“被动响应问题”转向“主动预判需求”,提前排查治理隐患、优化服务举措。同时,还将组织商圈党员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活动,以党员商户为标杆,带动更多商户参与诚信经营、落实“门前三包”,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二马路的烟火气更浓、文明风更暖,真正实现“长红”常在。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通讯员 汕区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