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河东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汕尾市委“1+2+9”工作安排以及陆丰市委“十大会战”工作要求,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抓紧抓实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平安稳定等各项工作,勇于攻克难点、积极打造亮点,以砥砺奋进的姿态和笃行实干的精神,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河东镇青山村新貌。
记者 陈茂辛 摄
推动产业提质 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该镇聚焦镇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市场新主体,发展产业新业态,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培育企业方面,该镇主动做好“店小二”服务,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深入走访辖区企业,详细解读各级惠企政策,认真倾听企业“心声”。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550家,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授信问题25家。同时,加大招商引资,推进河东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15亩土地已获批,且正在对接陆丰市国资局下属企业争取资金支持。
该镇还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晚熟产区的优势,依托汕尾中荔扩大荔枝的影响力。从2022年起,该镇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汕尾·陆丰“12221”荔枝市场体系建设暨农产品展销会活动,有效激发了河东镇“产业脉动”的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5日,“给‘荔’陆丰 鲜达全球”2025陆丰市荔枝产业大会暨荔枝文化旅游推广季系列活动在该镇青山村文化集市广场举行。活动聚焦构建荔枝出口体系,通过新品发布、合作签约、产业研讨与文化展示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助力陆丰荔枝迈向品牌化、国际化,为陆丰市“百千万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做大做强荔枝产业,河东镇建设大屯村出口基地1000亩,推出荔枝冻干、荔枝酒等加工产品,让荔枝产业实现可尝、可玩、可赏、可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公共服务 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河东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联城带村功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镇持续推进河东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开展污水处理厂用地、地下电缆分布协调等工作。目前,已完成厂区综合用房4层、脱水机房主体结构建设2层以及配套污水管网6.09千米建设。同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建设,推动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纳厂工作,覆盖41个自然村,有效促进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该镇抓好抓实典型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省级典型村青山村、欧厝村、后坎村,精准打造特色典型村,充分发挥典型村示范引领作用。其中,青山村结合自身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2023年,“股票树”模式成功出圈,利用荔枝林闲置老屋改造而成的山上咖啡店,成为网红打卡地,累计吸引客流量达10万人次。欧厝村因势施策,依托“一村一品”种植项目,发展“奇楠沉香茶”“百果园”种植产业,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累计为村中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及村民创造劳务收入约22.5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发展沉香产业种植,打造绿色、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态环境。目前,中荔荔枝、欧厝鹰嘴桃、奇楠沉香茶等品牌逐渐打响,“后坎香粘”丝苗米获得了广东省粤字绿色品牌认证。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内生发展活力
河东镇用足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举措,深化综合改革成效,在产业、民生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全力释放内生发展新活力。
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该镇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引进“国家级农机示范社”陆丰市支农农机合作社,制定并推广撂荒复耕“菜单式”服务,将耕、种、防、收等环节“一体化”委托给该合作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促进农民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目前,全镇农田托管服务面积达4000亩,通过实施农田托管服务,高效解决了撂荒地问题,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此外,推广“股票树”模式,以“党组织+合作社+公司+村民”模式,鼓励村民以“一树一股”的方式入股村经联社,由汕尾中荔对荔枝进行嫁接改良,培育优质品种,并与平安集团签约合作,采取“保险+荔枝+科技+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大屯、青山等村的集体和农户增收;选取后坎村作为“社村”合作首批试点村,积极推进“社村”共建,推广后坎村的经验,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展丝苗米、甘薯等作物规模化种植,实行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机制,以分红形式实现集体经济增长。
该镇积极搭建慈善超市,打造集捐助接收、困难群体帮扶、志愿服务提供等功能于一体的“镇级慈善超市”。自成立以来,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物资价值7.5万元,为辖区内的救助对象提供了45人次的基本生活物资领取、兑换等服务。
该镇还充分凝聚和激发企业、热心人士、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携手推动发展。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建设后坎、欧厝等村文化公园、村史馆、居家养老中心等设施;积极链接“双百”行动,围绕农业科技服务、乡村公共服务、绿美生态建设等方面,用好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青年突击队结对力量;积极开展乡村绿化、植树护绿宣讲宣传活动,发动社会力量、企业支持绿美生态建设工作,与汕职院、陆丰市政协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绿美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焦平安稳定 提质增效善治理
河东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该镇深入开展“入户联心”活动,在10个村建立“联心工作室”,强化吸纳汇集民意、感知风险、化解矛盾、调处纠纷,落实“每月访遍”村户工作机制,及时收集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落实“联户人员+网格员”制度,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织密“关爱网”。今年以来,全镇累计走访37495户,收集群众意见702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523个。
该镇持续深化“1+6+N”体系建设,成立“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四人小组”10个,调整最小应急单元小组27个,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推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用好“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力量协调”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该镇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80%,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该镇着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构筑平安“防护网”。将甘坑、竹坑村地质灾害点及螺河、东河等区域列为重点排查区域,守牢特殊人群,绘制“二图五表”实现风险可视化;同时组建综合救援队35人,借助无人机、监控等设备强化技防措施,同步做好防汛防涝、森林防灭火、防溺水巡查工作,并通过专题培训和演练提升实战能力,确保应急处置高效有力,让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今年6月,河东镇承办了陆丰市“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现场交流会,该镇多措并举推进“镇自为战”“村自为战”三防工作机制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为陆丰市“镇自为战”“村自为战”应急工作机制建设提能升级提供了“河东样板”。
记者:曾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