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病大多要跑到县医院,如今在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方便多了。”近日,陆丰市博美镇村民林女士在镇卫生院就诊时说。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我市持续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卫健局聚焦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举措,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质效的生动实践。
目前,海丰、陆丰、陆河3个县域医共体已全面建设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中心药房、双向转诊中心、“心电一张网”建设正加快推进。全市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49家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占比94.23%,其中17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针对基层“开药难”问题,我市出台《汕尾市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目前,3个县域医共体总院均设立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设立审方中心,建立医共体统一药品目录和供应保障机制,统一采购配送和药事管理,每月由分院报送需求表给总院,委托第三方开展采购后统一配送至各分院,推进药学同质化服务。
为强化基层医疗力量,我市实施人才“县招县管镇用”机制,今年已开展16场招聘活动,发布70个岗位拟招聘医疗人才184人。此外,3个医共体派出124名专家组成17个帮扶团队,下沉至41家基层分院开展带教坐诊。同时,深汕中心医院、深汕中医医院组建帮扶团队,计划三年内覆盖全市52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增强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3个医共体总院正在加快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设置远程会诊中心,依托省远程医疗平台在3个医共体内41家基层分院建设覆盖率为100%,让“基层检查、总院诊断”成为现实。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记者:陈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