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产业升级、生态提质、改革赋能,交出了一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6.27亿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7元,增长6.8%。
稳产保供筑牢根基
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在广袤的海陆丰大地上,农机穿梭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青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近年来,我市始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产能根基。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1.8万亩,占耕地面积90.65%。田间地头,“稻稻麦”三熟种植示范基地内,湿麦亩产522.5公斤,每亩增收近700元;海丰县公平镇的20万只麻蛋鸭全链条生产基地、陆丰市的奶业整县推进项目等畜禽养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198家,建有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2个,美丽牧场5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7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0个,为百姓餐桌端稳“米袋子”“肉案子”。
科技赋能成为农业增效的关键引擎。汕尾首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育成的省级农作物品种“香汕油占1号”通过2024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本地种业增添新的活力;汕尾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落地,实现水产品安全监测“自主化”。去年以来,汕尾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涉及种业、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同时,聚焦粮食生产安全、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人才培育三大任务,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服务超2万人次,田间课堂、直播带货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向海图强链式崛起
海洋牧场澎湃新动能
当下,一场“向海图强”的变革正在汕尾上演。我市创新构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滨海旅游”三位一体产业格局,规划建设22片、732.8平方公里海洋牧场,吸引中广核、华润等央企国企抢滩布局。汕尾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填补了华南地区红鳍东方鲀养殖空白,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汕尾“伏羲一号”于2024年9月正式建成投运,引进海大集团建设现代海洋种业产业园,填补我市水产种苗研发空白……
政策与要素保障为“蓝色粮仓”护航,我市率先开展海洋牧场立法研究,推出用海、金融、环评“政策包”,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建产业链。
2024年开工海洋牧场项目6个,总投资17亿元,储备了华电、中船、笠方和大、挪威巴林等11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种业+科研+装备+养殖+加工+冷链+渔旅”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海洋经济为农业注入全新活力。
特色品牌破圈出彩
土特产香飘湾区
从田间到餐桌,汕尾特色农产品以品质与创意“破圈”。甘薯、丝苗米、荔枝等6大主导产业与晨洲蚝、陂洋菠萝等N个特色产业,构建“1+6+N”发展格局。海丰县赤坑镇(白虾)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陆丰莲雾、海丰芥蓝等26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陆丰甘薯”入选2024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十大案例;18个“圳品”认证产品打入深圳高端商超,荔枝“红灯笼”售价高达200元/公斤,供不应求。
冷链网络与跨境电商助力“汕尾鲜味”走向世界。7.5万吨冷链物流支撑海鲜直供北京、深圳商超,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实现出口3167吨,出口额约1.5亿元;同时,我市还通过甘薯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线上直播带货等活动,让“土特产”变身“网红爆款”。
和美乡村绿美蝶变
“百千万工程”绘新卷
漫步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青石板路蜿蜒于小径之间,亲水栈道与观鸟台点缀生态画卷。去年以来,汕尾分类开展典型村创建培育,新增培育创建省级典型村102个,市级典型村106个,目前全市省、市典型村培育总数达到268个。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出亮眼成绩:干路硬底化率100%,562个村完成厕所改造,883个“绿美小公园”让乡村一步一景,82.65%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汕尾颁布实施《汕尾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条例》,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运营,截至10月底,示范带沿线引入龙头企业62家、其他经营主体2183家,开办民宿89家、农家乐179家。陆丰市下埔村成功入选2023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候选名单,海丰县莲花村被省举荐申报2024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片田野、每一处海域,都跳动着振兴的活力脉搏。我市采取“飞地抱团、村企合作、资源活化、‘三变’改革、能人引领、强村公司”六种富民兴村发展模式,激活集体经济,助力农民实现增收。截至2024年10月,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超过2.5亿,村均收入约32万元。
乡村CEO引领乡村振兴,48位“乡村CEO”深入基层:金町村的郑春霖通过打造文化旅游IP吸引游客,施公寮村的刘德江借助“一杯咖啡”助力乡村旅游,海丰莲花村的温晓燕则以茶文化为媒介,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当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交织,当海洋牧场与美丽乡村共鸣,汕尾的乡村振兴之路愈发清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愿景也将照进现实。
记者: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