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记者 陈思明)连日来,全市各单位通过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会等形式,传达学习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
市发改局
要全力抢政策促发展,围绕“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支持;高质量完成市“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任务,增强规划导向功能。要全力上项目扩投资,力争红海湾 22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尽快开工,推动“风光水火核储”全业态发展,加快构建汕尾绿电创新实验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确保 328 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 495.21亿元,支撑 2025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0%。要全力夯基础增活力,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战略支点”全新发展定位,紧抓革命老区、横向纵向帮扶等政策,深度融深融湾,加快县域发展,加快全市以人为本、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支持海丰省级试点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要全力抓改革优环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继续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市教育局
要推进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等“三所学校”,加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汕尾金町湾学校建设。要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构建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格局,实施托管帮扶工程。要发挥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助力当地产业发展。要加快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新校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要深化教育领域集成式改革,纵深推进教学教研改革,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市科技局
要科技赋能向新转化,蓄积发展新动能,通过搭建“链主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联合体,使各类要素向创新型企业“精准滴灌”;建好用好省科学院、广工大产业服务平台,深入“走企业、领任务、强服务”,服务“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要科技赋能产业攻坚,抓紧重大平台建设;推进红海湾实验室国内首个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平台建设,抓好深汕中心医院、信利、南海海缆省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提升产业科技攻坚能力。要科技赋能深度融湾,深化“双岛多礁”2.0 模式,吸引企业入驻“科创飞地”,以湾区资源强企业,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全面布局。
市工信局
要全力以赴稳增长、稳预期,高频监测调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稳增长合力。要加力推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建立新投产、新动工、新储备项目“三张清单”,实施“百企增量”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尽早形成投资实物量和工业产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要扎实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深入实施系列攻关工程,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持续繁荣软件产业生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要加速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加力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要用心用情做好企业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毫不松懈抓实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市公安局
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严防发生个人极端事件、规模性聚集滋事和重大网络舆情。要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统筹开展集群战役、专案经营和重点整治,形成强大震慑。要全面维护公共安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狠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扎实做好春运安保工作,严格落实危爆物品和大型活动监管,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要积极护航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百千万工程”,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探索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四个一”模式,持续深耕“旅游警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公安更好结合。
市民政局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市福利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养老工程),加快区域性敬老院整合建设,盘活现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幸福长者食堂优化提升,协调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抓好康养产业招引,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业态。要着力提升“四项水平”,健全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体系,打造“一老一小”多元化格局,优化专项事务管理服务水平,推进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有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福利、社会治理水平。要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抓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稳定,加强社会面群众救助帮扶稳控工作,开展走访慰问、婚姻家庭关心关爱、“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从源头上发现化解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等矛盾纠纷,以民政领域之“稳”服务全市大局之“稳”。
市司法局
要聚焦前端预防,有效履行好政府立法、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职责,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法治参谋,从源头上规范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要聚焦中端规范,明确镇街一级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机制,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聚焦末端化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大复议案件的调解和解力度,深化诉源治理,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要强化助企机制,聚合各方资源力量,护航企业发展“1+6”法治助企服务形成常态化运行,实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与市场主体对法治需求的精准匹配。
市财政局
要更加有力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充分把握政策机遇,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同时发挥新增债券稳投资、促增长的积极作用,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更加高效统筹财政资金提升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全力支持实施“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任务,加强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财政保障,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要更加稳妥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注重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高度关注财政运行风险,强化对相关领域风险跟踪评估和有效应对,牢牢守住不发生财政风险的底线。要更加深入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紧跟中央和省的财政改革步伐,深入推进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积极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市人社局
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紧盯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推动劳动力资源供给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提升社保保障水平,稳妥推进落实社保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城乡居保扩面征缴工作,大力实施“镇村通”“跨省通”工程,推动社会保障服务高效便捷,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深入实施“善美英才”计划,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人才招引工作,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大劳资纠纷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力度,强化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市自然资源局
要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成效,强化规划管控,推进“多规合一”与用途管制相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着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破除阻碍土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要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持续增强海洋资源配置优化能力,积极推进汕尾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不断完善用海机制,有序稳妥推进养殖用海市场化工作,深化海域物权制度建设,推动海洋资源从“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转变,助力海洋强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
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治担当,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善和保障民生、筑牢绿色屏障。要努力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持续落实环评“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调结构、优布局、控规模作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市交通运输局
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交通运输各项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谋篇布局和提质建设,加强规划引领,启动汕尾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西承东联”交通枢纽。要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健全行业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组织体系,维护行业安全稳定。要坚持系统治理,强化行政监管和执法打击,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全市网约车经营行为整治攻坚三年行动,提高网约车双证合规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公共交通服务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