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
织密外联内通“交通网”
点燃“百千万工程”强引擎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锚定“建设大通道”“振兴大港航”“发展大物流”目标,加快推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兴汕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白沙湖公用码头、汕尾综合物流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3/4的县(市、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干线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其中,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市直相关部门、沿线县区政府以及项目建设单位密切沟通配合,扎实协调推进广汕高铁汕尾段征地拆迁、用地报批、外部环境整治等工作,圆满完成广汕、汕汕高铁开通前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将汕尾站打造成为粤东地区新的高铁枢纽站。随着广汕、汕汕高铁相继顺利开通,使汕尾正式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架起西承东联交通网,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为汕尾市“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打通交通“大动脉”,加快“融湾入圈”新步伐
2024年5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高位谋划部署推动“百千万工程”“明珠五号”攻坚行动,锚定“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目标,聚焦铁路、高速、国道沿线风貌整治提升重点任务,以2条高铁、3条高速、4条国道作为主骨架,创新“234”连线扩面集成打法,打造“畅、安、舒、美”通行环境,以良好的铁路沿线风貌迎接新一轮的列车调图。自2025年1月5日起,汕尾站正式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满图状态下,汕尾站预计开行动车组列车249趟,比上一次调图增加9趟列车。此次调图,汕尾站首次开行始发直达广元的动车组(动卧)列车,将滨海明珠汕尾与西部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汕尾直达广元的动卧D963/2次按照周末线模式开行(每周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开行),19:28分发车,途经惠阳、深圳北、虎门、广州南、重庆西、内江北、成都东、德阳、绵阳、剑门关,次日9:38终到广元,夕发朝至给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此次调图,汕尾直达香港西九龙的列车增加了2趟,开行总数达到了5趟,其中首次增开1趟汕尾始发直达香港西九龙的G6531次,G6531次汕尾站7:07发车,途经东莞南、光明城、深圳北,8:47到达终点站香港西九龙,使得汕尾地区与香港的联系更加紧密。
实施新图后,汕尾站列车停靠、开车时间、通达站点、车型等方面均有变化,汕尾站将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情况,有出行需求的旅客可及时关注铁路12306网站、12306手机客户端以及车站公告进行查询,及时掌握车次调整的具体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此次调整,是在上一次调图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客流分析,对列车运行进行了优化,更好地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市交通运输局将根据新调图,及时调整高铁站周边运力安排,继续做好火车站周边秩序整治工作,提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推动汕尾站进一步强化粤东地区铁路枢纽作用,为我市“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畅通内部“微循环”,铺就“百千万工程”新脉络
2023年9月26日,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这条构建了重要高铁联络通道的黄金联络线,让汕尾与大湾区各大城市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构建了覆盖“六省二区”的“3小时交通圈”。2023年12月26日,汕汕高铁开通,汕尾到汕头车程缩短至40分钟左右。至此,两条以汕尾城市命名、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沿海高铁“双龙交会”,汕尾全面迈入“高铁时代”。自广汕、汕汕高铁开通后,汕尾站旅客发送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从开通前的日均70趟列车、发送旅客7500人次,到如今的日均开行240趟列车、发送旅客超1.2万人次,直达列车的开行方向多达35个城市,成为全国地级市列车开行对数、客流发送量较大的客运车站之一。
与此同时,针对不断增长的客流,为给旅客提供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一年来,汕尾站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对我市火车站的服务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例如广汕铁路开通后,车站站台从3个站台面增至9个站台面,大幅提升了汕尾站的运输能力;汕尾站进站通道外移至站前广场,配置6台全新自助验证闸机,新增2台安检仪,安检通道由原有的2条增加至4条,进站安检更加“丝滑”;二层候车室、检票口正式启用,候车能力大幅提升,候车区域更加宽敞舒适;新增中转换乘通道,枢纽换乘更加便捷,旅客站内换乘无需出站,各线之间换乘无困扰;一层候车区新建重点旅客候车区、母婴室,“善美”服务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善美”服务队围绕“汕尾之行,善美有情”的服务理念,为老、幼、病、残、孕等各类重点旅客提供温馨服务万余次,一年来获得旅客来电表扬460余次,收到感谢锦旗79面,优质服务赢得了旅客的广泛赞誉。
2024年12月26日是广汕、汕汕高铁开通一周年的日子,据统计,这一年汕尾站共发送旅客411万人次,同比增长56.1%,到达旅客407万人次,同比增长62%。
交通的通达使来我市的游客旅行时间大大变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地区间通达性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也推动汕尾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变“人流”为“人留”、变“客流”为“客留”。市交通运输局根据来汕旅客前往周边景点交通需求,通过新增、调整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加强节假日运力保障等措施,积极推动我市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据初步测算,2024年1—10月份,我市接待游客总数806.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4%;旅游总收入89.05亿元,同比增长22.3%。《2024粤港澳大湾区暑期旅游趋势报告》显示,汕尾成功跻身暑期港人内地旅游最青睐目的地第6位;马蜂窝旅行发布暑期旅游大数据,汕尾位列2024全国暑期“亲子游”热度飙升城市排行榜第6位。
聚焦发展“小切口”,勾勒“运输服务”新画卷
广汕高铁、汕汕高铁的开通运营极大地缩短了海陆丰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构建起一条全新的经济快捷通道,进一步增强汕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动能,为汕尾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进步,是助力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引擎”“融湾桥梁”“突围利器”。汕尾土地空间广阔,生态环境宜居,如今加上便利的铁路交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汕尾投资。汕尾围绕强化“桥头堡”功能作用,紧抓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持续完善“产业升级”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借梯登高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8%,位居全省第三。
围绕产业项目招引,汕尾紧盯省“双十”和深圳“20+8”产业集群,推行基金招商、联合招商、精准招商等模式,有力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前三季度“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8%。汕尾将以重塑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为重点,参照深圳做法制定招商“16条”政策,用好用活总规模10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最大限度撬动大湾区、深圳的产业向东布局,并借力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一辐射源、孵化器,引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上下游企业,深度嵌入深圳的产业链创新链。全力建强“接”的平台。围绕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汕尾在省内率先成立深汕产业共建合作园区管委会,有效平移深圳运营管理模式,首批4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深汕产业共建园区。汕尾将推动汕尾高新区等主平台扩容提能,全力推动4个县区结对共建园区提质增效,完善“指挥部+管委会+开发公司”运行机制,导入深圳国企实施土地一级开发、设施配套建设等,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实现“小体量”迸发“大能量”。全力优化“融”的环境。围绕降成本提效率,汕尾对标学习深圳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推进深汕政务服务零距离衔接,2023年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考评位列粤东西北第一。汕尾将聚焦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以深化“两个清风”行动为支撑,推进同标准、同水平高效审批,让企业享受与深圳零差别的服务。全力增强“创”的动能。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汕尾坚持“走出去”,在广州、深圳支持下布局建设6座“创新飞地”,目前入驻企业164家,已转化落地产业项目16个;坚持“引进来”,引进中山大学、省科学院等建立“校地企”创新联合体,建成红海湾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平台。汕尾将借助大湾区、深圳科创的强大辐射力、带动力,狠抓创新主体引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汕尾流动,赋能服务产业发展。随着第四届汕尾发展大会召开,截至2024年12月,共促成38个重点投资项目和8个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582.8亿元。
记者:彭子珍
图片提供: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