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梅花似雪,夏品擂茶飘香,秋览梯田金浪,冬沐温泉暖意……陆河这座客家山城,正以独特的生态底蕴与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2024年,陆河县共接待游客599.46万人次,同比增长19.22%;2025年中国·陆河梅花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期间,游客接待量突破70万人次,春节黄金周更以“非遗过大年”等活动揽客97.96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开门红”。
从“养在深闺”到“声名远扬”,陆河既是一座红色血脉铸就鲜亮底色的城市,也是一座客韵十足的客家山城,当前正以“文化+生态”双轮驱动,迈向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PART.1
强基固本 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锚定“文旅强县”目标,陆河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专门成立“陆河县旅游工作指挥部”和“文旅投资项目专班服务小组”,统筹推进文旅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
为了推动文物保护与文旅开发有机结合,《陆河县文物保育活化利用机制》等政策应运而生。此外,陆河立足长远规划,编制《陆河县温泉产业园规划》《陆河县乡村旅游规划》,为“温泉康养”“生态田园”等特色产业规划蓝图。
如今,陆河文旅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良性发展生态。
PART.2
遍地开花 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陆河县以“点、线、面”立体布局夯实文旅根基。
首先是文化阵地提质升级。县级图书馆主体封顶进入装修阶段,8镇文化站全省评估100%达标,12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建成,97个完成“提质增效”,陆河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其次是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东坑镇、南万镇、水唇镇入选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名录;水唇镇入选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名录;螺洞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共光村、北中村、南告村、苏坑村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录,客家古村落与生态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再者是“舌尖经济”撬动消费。推出“绿美陆河 美食养生”春季美食之旅、“金秋稻香满梯田”秋季线路,入选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陆河味道”品牌建设工程深入挖掘客家擂茶、客家酿豆腐等传统美食,打造“美食+文化”消费新热点。
此外,陆河还进一步加大文旅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温泉产业园规划落地,打造康养、度假产业集群。陆河螺洞华发乡村精品酒店等高端业态相继投入运营,陆河嘉华半岛温泉酒店等重大项目推进中,接待能力持续升级。
陆河还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青梅、油柑、沉香等特色农业借力文旅提升附加值,“陆河青梅”进驻国家地标馆,新增“圳品”认证6个。
PART.3
增加供给 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
陆河县紧扣游客需求,以“文旅+”丰富产品矩阵。
“浮日瀑布咖啡”藏身山涧流水间、“树洞温泉营地”诠释竹林诗意、“河畔金谷”勾勒田园牧歌新章……在陆河,“网红”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景田综合实践基地、浮日梯田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文旅业态持续焕新。
文艺活动又是一项文旅新体验。陆河持续打造“与爱同行”公益培训、“与你倾诉”朗读会、百姓舞台等品牌活动,原创作品《亲亲两姊妹》《圆钵钵香香茶》分获2023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音乐类一等奖和舞蹈类三等奖。此外,景区景点融合非遗文化特色,举行非遗巡游、特色展演等活动。
2024年以来,陆河举办“客韵新城·活力陆河”元宵音乐节、大湾区周末草坪音乐会等线上线下活动160余场,客家山歌、河田高景等非遗展演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城市“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
PART.4
立体宣推 擦亮文旅品牌新名片
陆河县以“八个一”宣传工程构建全域营销网络。
线下,高铁站、红海湾、酒店民宿等地投放“陆河八景”等宣传手册万余份,将生态之美、人文之韵直观传递给广大游客群众。
线上,自制文旅宣传视频、公众号推文,短视频里的每一帧,皆是陆河“诗与远方”的生动注脚。
此外,陆河还通过赛事引流增效,2024年举办村BA篮球赛、梅花之旅徒步等活动20余场,首届村BA吸引8镇83村参赛,线上线下观赛超8万人次;徒步活动联动大湾区3000余名爱好者参与,线上曝光量破百万,体旅融合成为引流“新引擎”。
今年2月11日,在2025陆河县元宵音乐节上,汕尾陆河县发布了全新城市形象IP——“客韵新城 活力陆河”。
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客家县,陆河发布全新城市形象IP,将进一步增加城市辨识度,全面提升内在竞争力,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助推“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从梅花漫山的春日盛景,到温泉氤氲的冬日暖意;从客家山歌的悠扬曲调,到非遗高景的匠心传承,陆河县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创新为笔,绘就一幅“客韵新城 活力陆河”文旅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