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统一部署,
7月1日起,
我省全面放开
18岁以上(含60岁以上)人群
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新冠疫苗。
打疫苗和接种安全是同等大事,请大家一定要配合医生做好接种前的健康筛查工作: 1、居民需如实向医生报告自身健康情况,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提供既往病历材料。有高血压病史和治疗情况要如实向医生报告; 2、要提供紧急联系人(子女或亲戚)和正确的联系电话,以确保万无一失;70岁以上的居民需有家属或亲朋陪同前往接种; 3、请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后再离开; 4、新冠疫苗接种后不宜剧烈运动,应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一周之内不宜饮酒; 5、接种前和接种后要做好血压自我监测(无血压计的居民可以到签约家庭医生、村医、卫生院、诊所等就近医疗机构测量血压),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有高血压病史要遵从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 7月4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新冠疫情下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研讨会”在穗举行,免疫学专家、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郑慧贞解答当前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疑惑。 01 为什么我国老人接种比18-59岁晚推进?
郑慧贞指出,在我国是18-59岁先接种新冠疫苗,别的国家和地区有老人、成年人一起接种,接种策略是由国家根据各自情况来制定的。
另外,也考虑到老人毕竟多多少少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可能有耦合;老人的免疫功能是减弱的,同样一个疫苗剂量可能比一般成年人的免疫原性数据要弱一点,但也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
她认为,推荐一般成年人打完,老年人打,最后才孩子打,这个策略符合我国疫情防控实际。
02 老人能等到疫情来了再紧急打吗?
在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得到很好管控的情况下,确实有些老人对接种有所迟疑。
对此,郑慧贞呼吁:不要等本土疫情来再打,老人应打尽打。
她解释,老人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果在稳定期,也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在发病期,就稍微推后一点时间接种;除非有接种禁忌证,没有办法打才建议放弃接种。
不能寄希望于疫情来了再接种,因为疫苗全程接种需要一定的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原性也需要14天时间。
03打了疫苗没疫情,或疫情来了但疫苗太久前打了,会没用吗?
“免疫记忆”很宝贵。
很多人关心,打了疫苗,没有疫情,或者疫苗来了,自己又是很久前打的,会不会疫苗白打?甚至有的人因此千方百计推迟接种时间。郑慧贞认为,这是不了解免疫机制而产生的误解。
事实上,接种了疫苗,人体除了会产生抗体,还会有一个“免疫记忆”。正是这个“免疫记忆”的存在,以后出现紧急疫情或者接种时间久了,通过加强针接种或者更新疫苗毒株时,人体就会很快产生抗体,争取到宝贵的作用时间,因此疫苗不会白打。否则人体无免疫准备,到时再紧急打两针,还要等14天产生抗体,那应对时间就太久了。
04 老人接种的最高年龄有限制吗?
社会有关注到,在新冠灭活疫苗的说明书上,并没有说明60岁以上人群可以打,这样的情况如何理解呢?
郑慧贞解释,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接种对象是包括60岁以上在内的18岁以上人群,按照我国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卫健委出台这一规范性文件已经是高于说明书的,60岁以上人群是新冠疫苗的规范、合格的接种人群,大家无须担心。
对于有没有老人接种的最高年龄限制,郑慧贞介绍,并没有,只要没有接种禁忌证,哪怕100岁也可以打,根据公开报道,北京已经有100多岁的老人安全有效接种了。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接种新冠疫苗非常有必要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意见,经健康询问后,老年人有以下情况要注意,建议暂不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