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这个有着“我爱你”美好寓意的日子里,碧海蓝天下,汕尾陆丰市上海外滩有10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结发执手,完成神圣的婚礼仪式。
这是陆丰市第二次举行集体婚礼,也是首次举行中式集体婚礼。本次活动的举行旨在广泛宣传“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社会文明新风,推动青年树立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举办集体婚礼,也是该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陆丰多措并举树文明新风,推行“红事一碗茶”“白事一碗粥”,以入户宣传、制作短视频等形式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助力陆丰创建文明城市。
举办集体婚礼
传递婚嫁新风
没有震耳鞭炮、奢华酒席和豪华车队,取而代之的是碧海蓝天的美景、美味的陆丰味道和简约温馨的仪式。
5月20日上午,10对新人欢聚在陆丰市上海村,共同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跨越时空山海·缘定幸福陆丰”陆丰市第二届集体婚礼。
此次集体婚礼本着“文明、节俭、隆重、和谐”的原则,新人们行我国传统结婚礼仪,让更多青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展现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陆丰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为当地创建文明城市增添动力。
婚礼上,伴随着古典悠扬的乐曲,在上海村上海外滩景区,身着秀禾服的10对新人缓缓走上舞台,共同翻开人生的新篇章。
他们中既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年轻干部,也有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长期冲锋在救援一线的消防战士。
林敦杰与妻子都是外地人,他们如今已在陆丰有稳定的工作,选择在这里定居。在朋友圈看到集体婚姻的征集信息后,选择报名参加。
婚礼现场,林敦杰说:“关于婚礼,我和爱人有过无数的畅想,我们想过是在海边、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交换对戒,并在婚宴上向亲人们讲述我们的故事。今天,这场充满仪式感的中式集体婚礼圆满实现了我们的愿景。我和爱人走过6年的异地恋,今天的婚礼主题‘跨越时空山海·缘定幸福陆丰’也是我们爱情的缩影。我们跨越山海,终于在陆丰安家了!”
本届中式集体婚礼处处彰显着中式元素,现场通过举办感恩礼、传家训、诵诺言等环节,弘扬勤劳节俭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喜庆的气氛和文明新风尚交相辉映。
行礼现场,新人们携手进行却扇礼、三拜礼、结发礼、诰天礼、喝擂茶……仪式结束后,10对新人移步植树区种植下见证自己爱情的“恋人树”,新人们还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挂在新植的绿树上以示纪念。这也寓意着他们的婚姻之树常青。
“这几年陆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聘金聘礼,引导婚事简办风尚。作为新时代青年,这样充满文明气息的集体婚礼我非常喜欢!”
“集体婚礼仪式感满满,可以和更多人分享喜悦和幸福,而且省心、省力、省钱。”
“人生就一次婚礼,有这么多新人一起见证幸福很有意义。”
尽管仪式短暂,但集体婚礼简约而不简单,至亲好友也在身边,是一次非常珍贵和难忘的甜蜜回忆。
据了解,此次集体婚礼由陆丰市委宣传部主办,陆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陆丰市委员会和陆丰市民政局等单位承办,旨在倡导婚事新办、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主办方免费为每对新人提供婚礼策划、婚礼化妆、秀禾礼服、婚礼摄录、婚礼用品、婚宴午餐、婚礼仪式等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为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歪风陋习,陆丰明确红白喜事宴席规模标准,对操办酒席进行监督把控,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做移风易俗的推进者。
成立红白理事会
推进移风易俗
“红事一碗茶”“白事一碗粥”,这看似简短的10个字背后,却蕴含着当地红白喜事习俗的变迁。
陆丰市内湖镇东山村村民陈伟焕告诉记者,此前一段时间内,参加一次酒席最高要随400至500元的礼金。
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大部分村民在外地打工,在村内种植粮食的村民收入除去种植成本,余下的收入仅够日常生活,年纯收入甚至不到1万元。每次参加红白喜事都要随四五百元礼金,一年下来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这几年经过移风易俗,这种攀比之风有了很大变化。陈伟焕说,现在参加红白喜事,每次只需给100、200元礼金,对村民而言压力大大减少。“不仅是礼金,现在举办宴席规模也小了很多,不会跟以前一样请很多人,基本都是只请特别亲近的亲朋好友。”陈伟焕说。
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陆丰市通过发传单、走街串巷用喇叭宣传等形式,呼吁村民红白喜事不要大操大办,能简单办就简单办。
内湖镇东山村还将红白喜事如何操办纳入村规民约。
东山村村规民约于2022年11月17日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外来人员在该村居住,亦参照执行此村规民约。该村规民约共37条,其中第10条写到:“村民举办红白喜事,事前应向红白理事会报告,理事会协助操办各项事宜,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同时,第11条提及,当地提倡婚嫁办酒节约从简,只办一次正餐,不大肆铺张、借机敛财。份子钱不超过200元、办酒桌数不超过5桌,菜品档次、烟酒价格、每桌费用以及迎亲规模根据婚嫁操办标准执行,做到不以分别宴请、化整为零等方式变相大办,自觉抵制收受彩礼及姐妹钱、端茶钱等各类礼金,倡树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文明婚庆新风尚,营造简约温馨的喜庆氛围。
当地还倡导推行绿色文明殡葬,不在公共场合乱放哀乐鞭炮和占道治丧等,酒席宴请不超过5桌,收受奠仪不超过100元,举办丧事仪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
东山村村干部说:“以前办一场丧事最少要花几十万,还会沿街放鞭炮,村民都非常反对,现在提倡丧事简办,群众都受益,大家都很支持。”
东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创新“红白事”仪式,村民操办喜事需提前3天以上、白事需当天向村委会登记备案,要报备办席桌数、人员规模等,并签订遵守操办标准的承诺书。
在接到村民陈俊朝将在3天后办理婚礼的登记备案后,东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跟志愿者们开始忙起来。他们精心准备贺卡,亲自上门,为办理喜事的家庭送上祝福花束,并发放倡导婚事简办的新婚贺卡。
表达衷心的祝贺之余,他们倡导新人婚事简办新办,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争当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新人收到花束后也十分欣喜,表示一定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婚事从简办理,用实际行动彰显文明新风。
“我们村里原来除了婚丧嫁娶,还有满月酒、升学酒等各种酒席。我主动要求从我们家开始,按照村规民约操办。”陆丰市甲西镇西山村村民林先生说。
近日,林先生喜添一位孙女。按照当地习俗,满月酒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办得“体面”。不过这次林先生主动和儿子媳妇商量,满月酒不要大操大办,要遵守村里的规定。
请上三五好友来到家中,林先生和太太做了一桌家常菜招待大家,这场满月酒虽简约但不失温馨。看似没那么“体面”,但主人少了操办的压力,客人也不用付出过多人情压力。
近年来,陆丰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规范婚丧嫁娶和庙会祭祀行为,并建立红白理事会组织,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
西山村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村里有红白事,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极易形成攀比之风。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谁家有婚丧宴请都要先经过红白理事会备案,理事会全程进行监管,对违反规定的还会进行处罚。”
自红白喜事简办后,村民人情往来压力大大减小,移风易俗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2年甲西镇节约大操大办资金3800万元。
在陆丰市,345个村(社区)已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上墙宣传展示;道德红黑榜、“四会”已经全面覆盖,该市上下形成了见贤思齐、移风易俗及摒弃陈规陋习的良好氛围。
创新形式推动
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近年来,陆丰移风易俗工作从“禁、管、疏、导”四方面着手,突出抓好机制建设、实践养成、氛围营造、示范引领等四大方面,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让文明新风深入民心。
乡风文明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陆丰市一直致力于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入脑入心。
在陆丰市上海村,当地通过善美村居小程序在网上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乡风家风,促进上海村精神文明建设,该村依托“互联网+”的便利,吸引了1386位村中网民参与投票。
这是当地首次运用“互联网+宣传+提名典型”模式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村民共同参与村中事务评议的案例。
除手机上通知,上海村还利用村内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对“星级文明户”拼比活动的知晓率、认可度,为推进当地移风易俗营造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桥冲镇下塘村,为弘扬文明乡风,该村活用“移风易俗红黑榜”,对村内先进典型事例进行表彰宣传,在全村倡新风、树正气。
陆丰市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载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陆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陆丰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之一,目前,该市已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45个,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去年以来,陆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共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坛369处、惠民广场443处、百姓舞台68处、文明驿站113处,受惠群众18.6万余人。
如今,陆丰正持续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九大行动,丰富“文明有礼陆丰人”品牌系列活动。
例如该市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创文宣传提高知晓率,进一步强化环境秩序整治,加大对陆丰各责任单位及镇街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陆丰成功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同时,持续巩固深化移风易俗成果,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俗、治理大操大办,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样板。
在陆丰市甲子镇半径社区,该社区正组织志愿者、红白理事会成员进村入户给群众发放宣传单,普及相关丧葬政策,劝导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陆丰市各村(社区)已完成道德红黑榜、“一约四会”上墙,移风易俗试点实现全覆盖。推动各镇(场、区)推行“红事一碗茶”“白事一碗粥”,破除大操大办、大摆筵席等陋习,“白事简办、红事新办”已渐成风尚;策划举办主题集体婚礼、相亲游园会及创新开展“红事一束花、白事悼念卡”等活动,打造陆丰移风易俗“新样板”。
同时,陆丰还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演,潜移默化引导群众践行移风易俗工作。
陆丰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
一线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移风易俗宣传前沿阵地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陆丰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该市在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宣教综合体,以新颖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树立文明新风。
2022年12月9日,陆丰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召开,此次活动不仅有助于深化拓展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能巩固深化城乡移风易俗工作。
活动中,市民听志愿者讲解内湖镇东山村创新“红白事”仪式,推行“红事一束花,白事一碗粥”,解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新用途。
不仅如此,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集举办各类活动于一体的多元平台。陆丰以此为载体,整合调动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开展的特色活动令人眼前一亮。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供需精准、供给有效。东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阵地、队伍、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有认同、真点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东山村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在东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民不仅可以在此享受急救药品、爱心雨具、爱心窗口等暖心又实际的便民服务,还可通过网络点单服务平台和心愿征集卡收集需求清单,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本次我为大家宣讲的主题是‘守初心,扬青春,担使命’。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不忘来时路,永追心中梦……”2022年11月,陆丰市龙山中学教师陈禹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她以自身经历、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表达了青年要以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面貌去干事创业。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广大村民和志愿者,现阶段面向广大村民,特别是独居老人、留村妇女、留守儿童和外来人员等。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效整合基层阵地资源,利用现有场地挖掘潜力,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进行宣传教育、理论宣讲、文化宣教等活动,有助于弘扬时代新风尚、传承优秀文化。
同时,陆丰还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同时深挖本地特色文化,对“陆丰皮影戏”“大安滚地金龙”“甲子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墙展示,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文化学习氛围,加大本土优秀文化宣传力度,增强文化自信。如今,陆丰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开展正字戏、快板等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