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碣石镇大力推进全镇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革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比阔斗富、封建迷信等歪风陋习,提倡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新风正气,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据碣石镇副镇长许志魁介绍,过去碣石镇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民众们深受其苦,呼吁遏止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解到民众们的呼声,碣石镇决心改掉这个由来已久的陋习。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文明新风,碣石镇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婚丧事,并向市民派发《碣石镇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告知书》和《移风易俗承诺书》,提倡严格遵守操办婚丧事宜报备登记制度,做到事前报告登记、自觉履行承诺。
在婚事方面,坚持婚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做到不讲排场、不比阔气、量力而行。
按照仪式从简原则,严禁在主干道和影响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借道搭棚,在其他地方如需搭棚的不得超过两天。摒弃滥发请柬、大摆宴席、天价彩礼等歪风,倡导压缩婚宴桌数和标准,严格控制参加宴席的人员。提倡清新简约的人际关系,表达心意不以礼金多少为衡量标准,建议不收礼金只收祝福。引导树立新型婚恋观,举办现代文明、庄重节俭的婚礼,婚车车队不超过六辆,婚事办理不超过两天,办理期间严禁用高音喇叭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积极推行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模式,留下美好回忆。严禁在公共场所乱贴红纸、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行为。
在丧事方面,坚持厚养薄葬,做到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道,让老人安度晚年。
在尊重民俗的情况下,做到一切从简、文明祭祀,不做纸扎,不请响器,不用高音喇叭播放哀乐,遗体一律火化。推行举办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提倡用鞠躬默哀、鲜花吊唁代替繁文缛节,简化丧礼程序,控制丧事规模,压缩丧葬时间,遏制出大丧、办长丧行为。严禁丧事摆席,如需就餐以粥代替。提倡不收取或少收取丧事帛金,原则上亲属不超过300元,一般好友不超过200元。
在其他喜庆事宜方面,对丁茶(酒)、满月、“对年”、寿诞、乔迁、升学、开业、店庆等喜庆事宜,提倡不办或小办,建议通过祝福电话、信件、视频等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倡导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正确理性的消费理念,禁止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
为了推广移风易俗工作,碣石镇各社区基层工作人员马不停蹄,时刻奔波在社区一线,向社区居民宣传移风易俗理念。据碣石镇西门社区退休干部温祯称,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已将推广移风易俗这项工作列入到每日的工作议程之中,发现有准备操办红白事的,主动上门询问、登记,民众们也很支持,主动配合,因此推广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目前操办红白事中已鲜少出现像过去那样成群结队、锣鼓喧天、过度占道搭棚的现象,一切从简,尽量避免扰民。
通过线上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宣传和线下派发宣传单的推广,如今的碣石镇,红白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已有所节制、采访当日,记者正遇见一户办理婚礼的家庭,只见以前大占道路的大棚已经改为小棚,也没有高音喇叭扰民现象,整体形式相对较为简单。
采访中,市民都对移风易俗的开展工作表示支持和肯定,有市民称自己过去曾备受红包困扰,参加婚礼一个红包动不动就要上千块钱,自己又因为人情世故的关系不得不多掏出一笔钱,让人非常困扰,希望通过这次移风易俗工作之后,能够改掉这种大给红包的习惯,用其他方式表表心意,减轻大家的经济压力。有市民称过去婚宴上讲究大排场,食物非常丰盛,龙虾鲍鱼、燕窝鱼翅,非常奢侈,有时吃不完都倒掉了,非常浪费,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移风易俗工作,改善这种铺张浪费的现象。
据悉,截至4月底,碣石镇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5万多份,播放宣传音频超过20万次,网上相关信息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成功劝阻计划超标准操办喜丧事十余宗。
汕尾日报记者:赖琳琳 文
陈茂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