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
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了三次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此时,海丰的戴可雄保安队百余人、海丰附城马思逵民团几十人逃入碣石城(今陆丰碣石镇),与驻碣石城的陈子和民团汇合,威胁着海陆丰革命形势的稳定。为铲除残余反革命势力,红二师第四团配合地方工农武装发起攻打碣石城的战斗。
陆丰碣石镇现有首批省定革命遗址三处,分别是位于该镇新布村的攻打石城前农军驻地旧址,位于该镇戴厝村的攻打碣石城后勤保障部旧址,以及位于碣石玄武山旅游区的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这都和这次攻打碣石城有关。
近日,记者前往碣石镇瞻仰了这三处遗址,并和镇、村干部一道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攻打碣石城经过
据叶左能著《彭湃与海陆丰根据地》一书记载:1927年11月5日 ,陆丰东南区农民武装曾几次包围攻打碣石城,因城墙坚固,未能攻下。11月8日,彭湃与董朗即令张威、林铁史星夜前往金厢、碣石,动员组织工农武装配合第四团再攻碣石城。10日晚,彭湃抵达碣石城外玄武山,设立攻城指挥部。11日凌晨,四团和陆丰东南各区工农武装二三千人齐集玄武山,彭湃向大家作战前动员。而后军号声、螺角号声、金鼓声、枪炮声齐鸣,直扑碣石城,分头猛攻。敌人在城外的碉堡哨所,如龙船、鼓石等连连告失,守敌仓皇逃入城内,紧闭四门。我军把碣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但敌军依据坚固城堡固守,我军又无大炮,一时难以攻破。彭湃于是一面告示附城群众:“胁从被迫,乃贫苦人民,绝不株连,凡在城外居住者,宜各回家安居,毋自惊扰……”同时修书一封,派玄山寺僧人信德和尚携书入城,勒令反动头子率队投降,条件是:全部缴械,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各官长准保护安全出境,队兵不愿当工农革命军者,分别给遣散费,若执迷不接受投降,则以武力解决之……一面令陆丰的工农武装继续包围碣石城,封锁港口,断绝交通,迫敌就范。
12日,红二师第四团调离碣石,彭湃与董朗返抵陆丰县城,参加13日开幕的陆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陆丰东南片各区工农武装继续包围碣石城。他们扛着云梯登城冲锋数次,之后又在近城墙处挖洞以木棺装炸药试图炸毁城墙,未料海潮上涨浸湿炸药而爆破不成。城内敌人一夕数惊,急忙向其主子求救。后驻汕头的国民党军队一营来援。该营抵达后,亦疲于奔命,见工农武装愈聚愈多,且城内粮草将尽,深恐自罹不测,乃于12月12日与保安队、民团一起弃城向惠来县葵潭逃窜。敌人在离城10余里的角溪乡被我工农军截击,死伤几十人。工农军遂进占碣石城,群众齐力把城墙炸毁。
英雄戴厝村
据戴杭州、戴文俊提供的材料称,早在1924年10月,碣石区农会成立,会址即设在戴厝村,这里革命基础扎实、群众觉悟高。1927年11 月,彭湃和中共陆丰县委决定攻打碣石城后,派遣工作组、侦察兵先行来到戴厝村,联系碣石区农会会长戴志梅,布置部队进驻、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戴志梅等人立即召集村里一批年轻人前往桥冲镇大塘村挑粮食回村,以备部队食用。在大塘村与戴厝村之间,要穿过一片山谷,碣石区农会在新布村辖下的自然村埕头村、曾厝老村和更新村辖下的九更寮村设点驻小分队放哨、侦察,为挑粮队伍提供掩护。
1927年11月10日,彭湃、董朗带领红二师四团及部分陆丰东南各区农军,从东海出发,在戴志梅、戴月明(又名戴国成)、戴志仁、戴志堂、戴月牢、戴演等人的积极配合下,抵达戴厝村驻扎。彭湃、董朗等领导在村里“戴氏宗祠”祠堂召开战前会议,分析碣石守敌情形,研究、拟定攻打碣石城的作战方案。当晚,彭湃居住在邻近后勤指挥部的村民戴喜家里。
在攻占玄武山的过程中,有一位红军战士身负重伤,在转移到戴厝临时指挥部后勤处医治无效,不幸牺牲,埋葬在戴厝村“乌土冇”位置。2019年,戴厝村群众自发为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在重迁烈士遗骨时,在烈士头部发现已经生锈的子弹片。
大革命失败后,戴厝村惨遭敌军的围剿和清算,戴志梅、戴月明(字戴国成)、戴月牢、戴志堂、戴演等13名农会成员和革命群众遭敌军抓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其中时任碣石区委副书记、碣石区苏维埃主席、碣石区农会会长的戴志梅被捕后惨遭敌人严刑拷打,6月在碣石城校场(现碣石中学)被敌人残酷分尸。戴月明逃至角溪村被抓回,在村前遭敌军枪毙,亲属当天草草收尸安葬,不料几天后被查明是革命骨干分子,又遭挖坟开棺砍头,头颅被带走。农会会员戴志仁流亡在外长达四年之久。年轻的农会会员戴荣华往碣石街上购物,也被扣留关进牢里毒打,经多方营救才得以释放,回家后不久病亡。
设立攻打碣石城后勤部的“戴氏宗祠”祠堂也遭受“灭顶之灾”。全村遭敌军围剿烧毁祠堂2座、民房99间,惨不忍睹,好端端的村子瞬间灰飞烟灭,只剩下残垣断壁。
红色新布村
据村民曾广奕称,新布村是较早成立农会的村庄,当时,为商议革命事宜,彭湃多次来到新布村,与村农会会长兼农军大队长曾海滨、革命志士文书志等来往甚密,曾多次在文书志家中住宿。文书志家、曾氏祖祠是当时革命活动联络点。1927年,彭湃和陆丰县委决定攻打碣石城前夜,农军曾在该村驻扎。
曾氏祖祠1座5间,占地面积315平方米,座落在新布曾老村中巷,祖祠北墙直通村后刺林埔,当地名为“油柑埔”,面积约8000平方米,园内枯木、杂林丛生,交错掩映,利于部队隐蔽,从北面走可通往银坑埔、“大石公”山脉,向南走可通观音山脉,直通金厢镇。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彭湃、林铁史、林瀚藩等陆丰农运领导人曾到过这里领导农运工作。1927年11 月10日,攻打碣石城的红军及工农武装两千余人隐蔽在“油柑埔”整装待命。11月11 日凌晨,战士们在“油柑埔”出发,与它处红军、工农军汇合,兵临碣石城下,攻破碣石城。
大革命失败后,新布村遭到敌人秋后算帐,曾氏祖祠被焚毁。曾海滨、曾传乾因随红军转移逃过劫难,后在战场上牺牲。文书志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于碣石校场(现碣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