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汕尾市卫生健康局门户网站!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西承东联桥头堡 东海岸重要支点”系列报道③ | 人才帮扶“开花结果”“医”心为民护航健康
  • 2024-07-24 10:39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人才蔚,事业兴。汕尾市卫生健康局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巧借政策东风,用活帮扶资源,升级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服务链的“优”,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共同擘画卫生健康现代化的新蓝图。

“组团式”强能


  近年来,广东省持续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选派省级及深圳、广州、惠州、中山等地8家三甲公立医院,对口帮扶我市陆丰、海丰、陆河8家县级公立医院,在医院管理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帮扶支援,推动受援医院多项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健康服务从“有”向“多”、从“多”向“优”升级,努力让老区群众“大病不出县”。

  用心用情帮扶,尽显温暖点滴。今年5月,在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及医院多学科协作下,陆河县人民医院“刷新”了陆河县域内最小年龄颅脑手术记录,成功为一名3岁7个月患儿实施小儿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微创介入栓塞手术+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手术,争分夺秒为一个家庭点燃了“生”的希望。

  陆河县人民医院的救治故事仅是汕尾市依托省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守护老区群众健康的一瞥。汕尾市紧抓政策契机,以实施广东省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为切入点,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找好“学习搭子”,在支援医院帮扶的“加持”下,受援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逐步提升,加快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据统计,2023至2024年度,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驻点帮扶团队年门诊400余次,业务查房1000余次,病例讨论 100余次,参与及指导各类操作、手术100余次。陆丰市人民医院参与或指导手术/操作例数161例,临床教学查房221人次,义诊2次。陆河县人民医院帮扶期间共开展授课、教学查房等200余次,手术示教200余次、接诊病人950余人次,“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的“种子”正在海陆丰革命老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家队”赋能

  今年4月,深汕中心医院举办了一场以“星星的孩子”为主题的义诊活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神经专科主任李栋方领衔的多名儿科专家为孤独症儿童及家长一对一义诊指导,为特殊群体带去了专业的诊疗和温暖的守护。

  专家就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不用愁。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汕尾市全力推进深汕中心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国家队”人才、技术、物联、文化四大平移,推动深汕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提升。

  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时派驻296名专家到深汕中心医院开展工作,其中高级职称专家近80人;此外,每周还柔性派出专家约30人次赴院区开展门诊、手术、会诊、讲座等工作,引领带动汕尾市域医疗服务、医学科研能力提升。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开业以来,深汕中心医院高起点、高标准招人、用人,目前已招聘职工1658名,其中医教研岗位人员462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60%,全面增强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大病、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夕阳红”增能


  “过去出诊时,经常见到汕尾镇村的群众为了看好常见病、多发病频繁进城,花费甚多,来到这里就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让患者少跑腿。”去年7月,已退休的苏春受聘为海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梅陇镇中心卫生院)儿科首席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把40年二甲、三甲医院儿科工作经验带去基层,为建设“健康汕尾”再献余热。

  何为首席专家?为引导和激励卫生健康人才下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3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面向全省选聘百名退休医生担任首席专家下基层,徐和平、苏春、许永、吴强、宋红、桂东川、阙跃明7名医生分别受聘我市海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梅陇镇中心卫生院)、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甲子镇中心卫生院)、陆丰市第三人民院(碣石镇中心卫生院),涵盖外科、儿科、泌尿外科、医学影像、中医等学科,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为霞尚满天,余热亦生辉。“带动医院脑血管融创治疗、提升放射科CT诊断能力、帮助年轻医生补充业务知识……”来到汕尾,卫生首席专家聚焦老区群众多发之疾、基层医院薄弱之处,坚持上班、上课“两不误”,主动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引进新技术、新业务,全面提升团队在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急危重症及时处置以及预防保健、康复与慢性病管理的能力水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不忘医者初心,努力守护生命”的夕阳之歌,帮助3所中心卫生院面貌一新、基层医生受益良多。

“兴科技”创能


  聚才兴业、用才强卫。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发挥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作用,聚焦群众生命健康需求和关键问题,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大医学科技创新攻关力度,努力实现人才聚集与健康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省市共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深汕中心医院揭牌;深汕中心医院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汕尾市医工融合工程中心”项目,加快医学科技人才培养引进。

  ——科研项目申报稳步实施。近三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获批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4项;获得省级医学科研项目立项共38项,市级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获得立项80项。

  ——适宜技术推广取得实效。2023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局积极组织深汕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申报卫生健康适宜技术项目10项,其中“腹腔镜辅助经阴道骶骨固定术在粤东地区的推广”等8项技术入库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库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广应用。今年,我市继续向省卫生健康委申报卫生健康适宜技术达17项。截至目前,深汕中心医院申请专利88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1项。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