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焦虑、写作业拖拉磨蹭……你家孩子最近出现这种情况了吗?暑假快要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启,这时,“开学综合征”也悄然找上了门。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从假期快结束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很多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懒散、逃避学习、写作业拖拉磨蹭等表现,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
对此,家长无须过度担心。
“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经学校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不用过度紧张,应保持平常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调整作息,建立生活的稳定性。当孩子症状较重,比如这些症状影响了孩子的日常活动、社交等,或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则需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摆脱“开学综合征”并不难
面对孩子出现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快开学的这段时间,家长需要逐步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来取代,帮助孩子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假期里很多孩子的作息是不规律的,因此面对开学在即,家长需要帮助孩子逐步恢复与上学时相近的作息,定时睡觉,定点起床。
对于户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要带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让孩子感到不适。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奥运会中夺冠运动员的励志故事、热播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等,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一起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孩子对回到校园有所憧憬。
此外,家长早晨起来跟孩子一起打球、跑步、踢毽子,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定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家长也不妨拟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人文素养,还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学习”。
开学季,这些秋季传染病需注意 新学期即将到来,学生们将返回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开学季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期,那么,秋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都有哪些呢?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生熟食物要分开;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食物时应保证彻底煮熟。 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进食前、如厕后、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使用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避免接触 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效果不佳)。
预防措施 勤洗手 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吮吸手指的习惯。 环境消毒 对孩子可能会接触的物品和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尤其是床、毛巾、玩具等。孩子的日常衣物以及床单被套也要勤洗、勤换、勤晒。 接种疫苗 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 避免接触 避免孩子与患者接触,少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室内通风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室内要多通风。
预防措施 保暖 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是诱发流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锻炼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抵抗力。 接种疫苗 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