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帆影如织。金秋十月,汕尾红海湾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的激情角逐。海天一色间,运动健儿驭风而行、踏浪而进,体育活力与生态之美在此交相辉映。
这不仅是一场速度与力量的较量,更是一曲以自然为舞台、以生态为底色的绿色交响。此刻的汕尾,正以一抹动人的“汕尾蓝”和满城蓬勃的“生态绿”,向外界从容展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自然为景
生态铺就赛场最美底色
帆船项目被称为“最接近自然”的竞技项目之一,其对风、浪、水流等自然条件的依赖,使得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赛事成功举办的先决条件。“在这里竞技简直是一种享受!”刚刚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兴奋地说:“整个海域非常干净,见不到任何漂浮物。”
这样的体验,源于汕尾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这里拥有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赛事借此地利,将蓝天、碧海、银滩、绿岛直接“搬”进了赛场,实现了运动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而这背后,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坚实基底。据了解,我市空气质量已连续十年排名全省第一,“汕尾蓝”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成为了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运动员们在训练中感受到的清新空气、目睹的清澈海水,正是这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底色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赛事选择于此并能成功举办的核心吸引力。
这份生态魅力,不仅得到了参赛选手的认可,更赢得了八方游客的由衷赞叹。专程从佛山顺德赶来观看帆船比赛的游客樊先生由衷点赞:“这里的海水很蓝,天空也很蓝,整个环境让人感到特别舒适美好。”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无数来访者的共同感受。
守护碧海
绿色理念贯穿赛事全程
作为滨海赛事,海洋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据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不仅制定了详细的海洋环境质量保障方案,更将监测频次提升至每月两次,确保海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类标准。今年6至9月赛事期间,附近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红海湾海水浴场水质评价始终为“优”。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当地建立的动态巡查机制和对入海河流、排污口的常态化监测,而红海湾(遮浪段)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更是对汕尾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绿色,不仅体现在海水之中,更融入赛事组织的每一处细节。所有物资运输尽量采用环保材料,生活污水严禁直排入海,赛事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与此同时,汕尾依托本地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优势,积极推动绿电采购。目前,赛事指挥中心、办公场所及部分场馆用电已完成绿电申报,力争实现赛事期间部分环节“零碳运行”。
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加强对赛区周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检查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及应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赛事期间环境安全。
点绿成金
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能
全国性赛事的成功落地,是汕尾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这片海、这方土,让生态“高颜值”持续赋能经济“高价值”。
洁净的空气、优美的海岸线,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本次赛事一样的高水准活动落户,带动了旅游、康养、体育、文化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曾经的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以赛事为媒,展绿美之姿。今日的汕尾,正以蓝天碧海为纸,以绿色发展为笔,奋力书写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一场关于生态与发展的精彩“赛事”,仍在持续进行。
记者:陈晓铭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手机版
网站首页
聚焦汕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