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以“深蓝智维·绿能融合”为主题的中国海油海洋油气与新能源先进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在我市举办,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近百名嘉宾参加,聚焦海洋油气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探索海洋油气与新能源先进技术装备的发展之路,携手开辟合作共赢发展的新蓝海。
作为现代海洋城市,近年来,我市锚定省委赋予的“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积极抢滩布局新能源产业,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绿电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海上新汕尾”。当前,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已形成“风光水火核储”绿色能源多能互补一体发展格局,发电装机容量917万千瓦,未来将全力打造绿电创新试验区、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我市重点发展风机、叶片、塔筒、导管架、管桩和海缆产业链条,实现主机、叶片、塔筒、导管架和海底电缆等五大关键部件的本地化生产,着力打造千亿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平台。
我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建设海洋强市的坚定信心,为本次交流大会的举办奠定了基础,而大会也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搭建起一个高效沟通的桥梁。3天时间,活动节奏快速高效,一个个环节紧凑相连,内容充实、干货满满。会上,市政府和中国海油新能源分公司签订了《海上风电及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合作意向协议》,进一步增强政企双方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的信心决心。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粤东深远海融合发展基地打造等全面加强合作,创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标杆工程。
如何向海求新?这是现代海洋城市绕不开的发展命题,也是本次交流大会关注重点。在交流环节中,中国海油新能源分公司介绍了粤东新能源与油气融合发展基地方案;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对海洋油气设备设施智慧运维作深度讲解;有关参会企业围绕海洋油气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智能装备预知维护、数字化未来等方向汇报其前沿技术成果。会场内,交流氛围愈发浓厚,近40家企业轮番汇报交流,亮点纷呈,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的纽带越拉越紧。
除了在会场内的汇报交流环节,8月1日上午,参会企业还到汕尾高新区、海工基地等重点园区和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汕尾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布局,切实感受汕尾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这场专业知识“拉满”的交流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合作交流平台,也给参会者带来了满满的收获。
“这次参会的收获真不小,之前不太清楚的领域知识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来自南海海缆有限公司的参会代表肖秋雷说,这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汕尾在地理位置、海洋资源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扎根汕尾的发展信心。
其他参会企业代表也纷纷表示,本次交流会很有收获、备受启发,将好好利用本次机会,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工作,共同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企业发展的信心离不开城市发展的“成绩单”。如今的汕尾,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业态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同样,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服务也为企业在汕尾的投资兴业提供沃土:交通物流便捷、海洋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越、服务配套齐全、政策扶持优厚……未来,我市将不遗余力营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支持企业在汕安心放心舒心顺心发展。
深耕“蔚蓝”,潜力无限。深挖能源资源潜力,我市正以蓝色动能驱动广东新能源巨轮破浪前行,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汕尾建设海洋强市,奋力打造全国海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创新新地,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