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全域强,头雁领航方能群雁齐飞。今年以来,汕尾在全市863个村(社区)全面铺开“强雁计划”,以系统化思维重塑村级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链条,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实可靠的基层“主心骨”。
精准“号脉”:遍访画像识强雁
眼下,一套立体化的“体检”评价体系正悄然改变汕尾村(社区)书记的履职生态。
汕尾市级组织、社工等部门协同“组团作战”,逐个县(市、区)下沉指导开展研判,51名镇街党工委书记沉入一线,与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逐一恳谈,对其能力素质、干事创业、团结协作等表现精准“画像”,并依托“入户联心”机制,真实“打捞”群众口碑。评价结果迅速转化为治理效能,让一批因能力等短板不胜任的书记有序退出,新鲜血液择优补充,持续优化队伍结构。
深挖“活水”:广纳英才储后浪
人才储备是源头活水。汕尾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全面摸排外出能人、本土精英,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聚焦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九类重点群体,汕尾创新“内培外引”机制,多渠道扩容后备力量库,通过盘活编制资源、镇村资金协同,推动513名大学毕业生纳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精准对接退役军人,108名“兵支书”后备崭露头角。
目前,全市动态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982名,比例高达1:2.3,并遵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原则,梯次输送进村级“两委”班子,为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激活“引擎”:关爱激励添动能
要让头雁飞得高远,既需严管,更需厚爱。汕尾在各镇街试点村集体经济增量奖励,允许从经营收益增长中提取比例,按贡献奖励书记及团队,点燃“带头致富”引擎。
汕尾打通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晋升通道,常态化选拔进入镇街班子、专项考录公务员,尤其开创性地面向“头雁”招聘镇街事业编人员。招聘全程严把标准,创新采用“自主命题+实地调研+情景问答”模式,全方位考察实战能力,成功招聘6名村级“头雁”成为镇街事业编制人员。“上升渠道更畅通了,干事的劲头更足了!”不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有感而发。
淬炼“硬功”:实训提能强筋骨
近年来,汕尾依托“十万党员进党校”工程,构建市县镇三级联训体系,累计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1771人次。最具“泥土味”的是持续升级的村级“书记论坛”——课堂直插项目攻坚、乡村绿化、基层治理一线。在深汕合作拓展区、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前沿,村级党组织书记们现场论道、互学互鉴,“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带着书记干”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论坛308场,有效推动书记们“精明一点、务实一点、勇敢一点”,在实战中磨砺出“敢碰硬、抓落实”的硬脊梁。
“‘强雁计划’非一时之策,而是汕尾夯实执政根基、激活乡村治理新局的系统性工程。”汕尾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通过遍访评价、培育储备、关爱激励、轮训实训等举措,选拔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治理的“头雁方阵”,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基层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