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汕尾佳果”,凭借独特的“晚熟”优势和匠心科技,正从时令鲜果跃升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绘就一幅“小荔枝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图景。
在城区东涌镇宝楼村的荔枝推广活动上,国际名模走进荔枝园为汕尾荔枝代言。
汕尾日报记者 施辰亮 摄
山海馈赠 孕育特色荔枝
汕尾地处北纬22度的黄金地带,光热充足、雨水适时,为荔枝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了汕尾荔枝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晚熟。当六月下旬至七月,别处荔枝悄然退场,汕尾的荔枝才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姗姗来迟”并非劣势,反而是品质的保障。更长的挂树期,让汕尾荔枝得以充分沐浴阳光雨露,积累养分与风味。果型因此更饱满圆润,色泽鲜亮诱人,甜度普遍高达18至22度,品质脱颖而出。正如汕尾市荔枝龙眼产业协会会长连国荣所言:“这‘人无我有’的时间差,让汕尾荔枝巧妙避开集中上市期,不仅赢得价格优势,精准填补市场空档。”这份“压轴”的甜蜜,成为消费者翘首以盼的惊喜。
汕尾不仅拥有妃子笑、怀枝、桂味等经典品种,更着力培育特色精品。曾获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金奖、连续六年入选省农业主导品种的“凤山红灯笼”,是汕尾荔枝的晚熟品种,其色泽鲜红喜庆,果肉清甜多汁,皮厚耐储运,是开拓市场的“利器”。目前“凤山红灯笼”荔枝已初步入选“汕农领鲜”品牌。
据了解,“汕农领鲜”作为汕尾市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已获国家商标局注册证。该品牌整合了本地优质、新鲜、绿色、放心的特色农产品。
今年,汕尾正式推出了一款新品种——“红嵄荔”,为汕尾荔枝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这款荔枝具有丰产稳产、耐储运的特点。此外,由中荔集团重点发展的“迟美人”与“红丽人”两大优质晚熟品种,更是在汕尾组成了竞争力十足的“美人联盟”。“迟美人”作为晚熟大果型代表,单果重可超100克,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红丽人”单果重亦达80克,风味浓郁。这些优新品种有效拉长了汕尾荔枝的赏味期,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匠心科技 铸就品质丰碑
如何让“汕尾甜”从枝头直达舌尖?汕尾的答案是科技赋能。
近年来,汕尾积极对接各大科研机构和院校,引入试管苗技术改良品种,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并通过矮化密植、精准施药、生物防治(如“以虫治虫”)等技术的应用,让老化荔枝林重焕生机。
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背后,科技赋能则贯穿了荔枝从种植到保鲜的全链条。尤为重要的是,种植环节秉持绿色理念。华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冼继东在海丰县赤坑镇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扎根荔枝生产一线5年,不断推广“养土栽培”与“健康栽培”技术。“我们以培育优质荔枝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的农业管理方案,营造出充分适宜荔枝生长的环境条件与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让荔枝在天然条件下完成生长周期。”她告诉记者,目前位于海丰县赤坑镇的妙荔现代农业园的荔枝已完全实现农药零残留,为每一颗走向市场的荔枝筑起健康保障。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味鲜,却不易保存,可谓“果香也怕路途远”。为解决这一难题,汕尾将科技赋能的触角从田间管理延伸至采后环节。得益于冷链保鲜技术,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新鲜如初的汕尾荔枝。记者在妙荔现代农业园实地探访时看到,从枝头采摘下来的荔枝,只需经过一台小型制冷器的快速降温处理,就能立即进入保鲜状态,随后被精心包装发往全国各地。
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果园的荔枝出售到外地,采用了冰水预冷、生物保鲜剂和高分子保鲜袋等多项先进技术,就能牢牢锁住荔枝的那份“鲜”,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份来自汕尾的美味馈赠。
与此同时,面对产业升级需求,汕尾积极推动老果园改造与标准化建设。“全市25万亩荔枝种植面积中,40%老旧果园正推进品种改良。”连国荣介绍,“汕尾荔枝产业的目标是活化老旧果园,推动粗放管理向生态化、精细化转型,把汕尾建设成广东高端荔枝产出基地。”
如今,陆丰老旧荔枝林的“焕新”嫁接工程如火如荼,引入国际市场青睐的“红丽人”“迟美人”等大果型品种,促进荔枝产业向优质高产迈进。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在今年的荔枝产销大会上,汕尾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了优质农产品质量分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科学化的分级体系,这标志着汕尾荔枝在品质标准化和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全链升级 “甜”动国内外市场
依托优良的品质与强大的科技支撑,汕尾荔枝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创新举措,布局国内外市场,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价值链提升。
市场开拓呈现多点开花之势,打造“荔枝出口基地”成为汕尾的清晰目标。在中荔集团等企业引领下,汕尾荔枝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目标从去年70吨跃升至今年280吨以上,增长率有望突破400%!截至7月7日,出口进度已达93%。
值得注意的是,“汕尾荔枝远销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并积极开拓中东、欧盟等新兴市场。”据中荔集团市场总监黎焯锋介绍,“加拿大和马来西亚消费者尤其青睐汕尾的凤山红灯笼和怀枝。”
基于强劲的出口势头,汕尾正着力将这颗‘晚荔’培育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支柱产业,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反向推动产业升级,建立现代化种植管理体系,深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型,汕尾荔枝产业正全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2025年,汕尾新增2个出口备案基地,总出口备案基地数达4个。
汕尾本地主播开启荔枝直播带货。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 摄
除了积极开拓市场外,营销模式创新活力也被不断激发。汕尾本地主播踏入荔园,走进荔枝产销大会,开启荔枝直播带货活动。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汕尾各个主产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荔枝推广活动。在城区东涌镇宝楼村,一场“红灯笼”母树荔枝的现场拍卖引人注目,一盒荔枝精品以2088元的高价拍出,充分体现了品牌的价值。陆丰的荔枝产业大会发布了升级后的“股票树2.0”模式,进一步扩展了农民的增收途径。海丰可塘上达村则巧妙运用“荔枝+”模式,与可塘珠宝产业携手,推出“荔枝季限定”首饰联名礼盒,推动珠宝产业向文创设计领域转型;对百年古荔枝树进行“一年采摘权”竞拍,增添人文韵味。
与此同时,产业融合释放出强劲新动能。“荔枝+”旅游蓬勃发展,汕尾精心打造了6条“荔香飘逸 相约汕尾”荔枝采摘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滨海风光、田园野趣与红色文化。在深加工方面,汕尾也积极开展探索,荔枝干、果醋、果汁等产品持续涌现,有效延长了销售周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汕尾荔枝产业正快速迈入创新驱动、品牌带动、质量为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从当季鲜果,到科技赋能的精品,再到融合旅游的采摘体验与多元营销活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通过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这份“汕尾甜”正以更丰富的形态和更高的品质要求,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得以品尝这份来自汕尾大地的独特甜蜜。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