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府办函〔2019〕2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尾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1月29日
汕尾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政策措施》(粤办函〔2019〕79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2019年工作要点》(粤发改体改〔2019〕210号),加快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水平,大力支持我市企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效率
完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审判模式,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产权案件开设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并积极探索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引入速裁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的专业镇和产业聚集区,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健全面向企业的快速响应、快速确权、快速调处“一站式”处理机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侵权假冒线索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分析,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精准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展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快速程序,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牵头商请市法院负责)
二、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处力度
坚持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力求赔偿标准准确反映被侵害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建立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科学合理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认定机制。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或具有其他严重侵权情节的行为,依法提高赔偿数额、加大赔偿力度,并由侵权者承担维权成本。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失信惩戒机制,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对不良信用记录较多者实施严格限制和联合惩戒。(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牵头商请市法院负责)
三、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打造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我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为我市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支持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联盟)和重点产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互助金,指导我市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为我市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公益性救济。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收集企业境外专利、商标维权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等公益服务。开展重点出口产品专利预警分析,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涉外纠纷应对能力。(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增信增贷作用,鼓励银行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银行开发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借助科技风险准备金池,分担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风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机制,推广知识产权保险,鼓励开展同业担保、供应链担保等业务。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需求对接机制,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项目数据库和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组合运用,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混合质押。(市金融工作局、汕尾银保监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牵头负责)
五、降低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成本
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优化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对知识产权资助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大力推进我市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引导科技型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研发,支持科技型企业购买和使用高价值专利等知识产权。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实施体系。(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推进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推广专利电子申请和网上缴费系统,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推动我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建立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与我市企业创新促进对接机制,组织审查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实践和研发交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公共服务。支持各地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定时组织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和援助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
七、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鼓励高校学院开展职业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向企业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实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多层次、精准化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自律意识。实施企业常年知识产权顾问、知识产权经理人培养计划,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经理人交流活动,促进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标准。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牵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