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府办函〔2017〕2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汕尾市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社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30日
汕尾市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企业用工招聘座谈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全市企业用工问题的要求,切实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建立我市服务企业招用工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长远规划,逐步推进,以服务产业共建为导向,整合各类劳动力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劳动力,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解决全市企业用工问题和稳定本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健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汕尾产业园区企业的建设速度,促进汕尾经济社会振兴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解决产业园区企业用工为重点,逐步建立重心下移、网络健全、政策优惠、工作常态化的企业招用工长效机制,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组织培育和挖掘劳动力。
1.制定工作计划。各级政府要将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列入每年工作规划,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的组织培育力度,统筹管理社会劳动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镇(街道)、村(居)的作用,整合各类劳动力资源,盘活农村(社区)剩余劳动力,动员和引导当地劳动力到本地企业就业。
2.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一是各县(市、区)要通过各村(居)委将当地的劳动力及外出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以每个村居为单位,将调查结果建立劳动力培训就业个人档案,做好企业用工人才储备。二是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和“企业在岗人员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失业人员信息库”等“一网四库”建设,重点抓好内容、数据完善、实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外向型招工。各县(市、区)要加强与外省、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劳动力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建立输入劳动力联络点。
4.制定技能人才优惠政策,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要结合实际,制定我市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引进等相关配套政策,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落实技能人才工资待遇等,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调查,掌握全市培训机构和培训能力情况。市人社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开展本市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学员调查,掌握全市所有职业学校(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在训学员基本情况、培训专业情况、就业意向,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学员信息库;鼓励在校学生、培训学员到产业园区顶岗实习、以工代学。
2.大力落实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政策。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式”或定向培训等形式,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确保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需求。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推行“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双制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考核评价等,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完成,为园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1.开展引企入校活动。要充分发挥本地大型、骨干企业的设备、场地、人员优势,在学校建立“实习工厂”或“实习车间”等实习场地,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促进职业培训与企业用工的有效对接,从源头上解决结构性缺工问题。市教育局要牵头校企合作工作,加大对教育结构改革、布局和分流力度。
2.开展送生入企活动。各职业技术学校要充分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和转型升级需要,根据岗位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企业技能需要,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2018年起,全市所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培训机构,要优先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动员即将离校实习的学生、培训的学员,引导推荐进入本地企业、园区企业就业。
3.开展工学结合活动。要落实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的责任,其中,在企业学习期间,以企业为主体;在学校学习期间,以学校为主体,共同开展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任务的落实。
(四)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1.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各地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服务企业用工招聘工作,打造好用工招聘服务平台。市、县级以上必须建立1个以上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各镇(街道)要想方设法,加强镇(街道)和村(居)两级的基层平台建设,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向镇、村居延伸。同时,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2.尽快启动汕尾市人力资源市场项目建设。市发改、财政、人社、规划、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配套落实项目建设的立项、规划、选址、资金等事项,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投入使用。
(五)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切合实际,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速度,逐步完善产业园区生活、交通、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级产业园区管委会要列出配套清单,排出时间表,改善企业用工环境。
(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用工环境。
1.引导企业调整工资结构。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招用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努力扩大企业员工的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面,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督促企业与员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及时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发生的劳资、福利、工伤等纠纷,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员工权益,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团队精神的培养、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将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作为领导班子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沟通协作,健全协调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用工服务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二)多渠道开展宣传。
1.宣传部门主要任务。一是要联系人气较旺、管理规范的网络平台,借助各类传媒平台宣传我市经济社会的腾飞发展,提高我市的知名度。二是通过我市政府部门门户网站、企业网站、报刊杂志、海报、大型喷绘广告、灯箱广告等方式进行媒体发布,利用网络优化的方式充实园区内容,扩大园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树立园区内在和外在的形象。三是要利用市、县两级电视台新闻报道、专题采访类栏目播出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工业园区建设。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任务。一是联合产业园区管委会,定期向产业园区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协助企业将用工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确认,确保信息对称,发布内容详实,并编印成宣传手册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利用人社门户网站、人才网、技工网、就业服务网站、人力资源市场、各级就业服务平台、社区、村委会等渠道,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公交车、公交站台广告牌、城市内交通要道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体推介、发布用工招聘信息;三是镇(街道)人社所、社区、村级招工协理员要将企业用工信息张贴到镇(街道)、村(社区)信息宣传专栏,及时发布招聘动态,把用工信息发到每村每户每人。
3.各地主要任务。各地要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务工人员流动较大的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禁毒工作组的作用,及时发布招聘动态,把用工信息发到每村每户每人,动员和引导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或就业。
(三)加大投入。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技工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充教育资源,为扩大中职办学规模和校企深度合作创造条件;切实加大对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投入,充实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