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和广东省林业厅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部署,为做好我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各项工作,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城乡品位,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广东时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重要指示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用9年的时间建设好全省23条景观林带,涉及我市的景观林带有3条,分别是深汕高速汕尾路段、潮莞高速汕尾路段和沿海基干林带。
我市历来重视林业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消灭荒山、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全市林地面积绿化率51.2%,森林覆盖率达48.4%。但是,近年来随着各地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地带的开发,一些重要路段两侧、交通节点、沿海滩涂植被破坏严重,迫切需要进行复绿美化;部分路段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山地森林质量不高、林相层次简单、景观类型单一,迫切需要进行林分改造。建设好生态景观林带,对于构建我市生态区域安全,建设宜居城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汕尾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做好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早日建成见成效,推动我市林业生态和景观建设的大发展。
二、确保全面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各项任务
(一)建设类型与范围
根据《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和《汕尾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施方案》,我市共需建设“四带两点一湖”,即深汕高速景观林带、潮莞高速景观林带、汕遮公路景观林带、沿海基干林带,海汕公路埔边出口景观点、汕马公路长沙湾出口景观点,品清湖周边可视范围内山地。工程实施范围为公路主干道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山(林)地、沿海基干林带50米以上宜林地和品清湖周边可视范围内山地。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交通、城镇和景区景点布局,整合山地森林、四旁绿化、防护林、城市森林、城镇村庄以及湿地、农田、果园、旱(耕)地,按照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点”是指将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园林化,形成连串的景观亮点;“线”是指将高速公路主干道两侧各20至50米林带和沿海基干林带作为主线进行美化绿化,采用花(叶)色树种或常绿树种和灌木为主,种植5至10行,形成3至5个层次的生态景观长廊;“面”是指将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是在主干道两侧1公里内可视范围林(山)地,选择花(叶)色鲜艳、生长快、生态功能好的树种,采用花(叶)色树种和灌木搭配方式进行造林绿化,改造提升森林和景观质量,建设连片大色块、多色调森林生态景观,形成主题突出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增强区域生态安全功能。
(二)建设期限与目标
根据省统一规划,2011年开始试点,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按照《汕尾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施方案》,我市从2011年开始深汕高速公路和海汕公路埔边出口景观点、汕马公路长沙湾出口景观点、品清湖周边山地景观林的示范建设。至2013年,完成生态景观林带主要路段、节点主体建设任务,海岸线和交通干线局部地区生态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效果初步显现,生态景观林带初见成效。
至2016年,初步完成生态景观林带营造林建设任务,海岸线和交通干线重点地区生态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效果进一步丰富提升,生态景观林带基本建成。
至2020年,各项建设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海岸线和交通干线整体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形成生态景观林带,构建覆盖全市的主要生态网络,工程实施范围内土地实现绿化生态化。
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打造我市较好的森林外形、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达到调整森林树种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和树龄结构,建成树种丰富、林木郁闭、结构多样的复层林、异龄林,形成健康的生态屏障,有效地防御松材线虫和薇甘菊等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抵御火灾、大气污染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提高视觉效果,使乔、灌、花、草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随季节变化而富有动态美,提升审美价值、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灾减灾能力和碳汇功能,丰富生态产品,改善人居住环境,充分发挥林带的综合效益。
(三)建设任务与投资
全市“四带两点一湖”总建设面积31.84万亩,总需投资36979.9万元(不含非林业用地租地费用)。其中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2条,即3号林带深汕高速公路汕尾路段110.28公里,建设面积9.79万亩,投资14218.15万元;11号林带潮莞高速汕尾路段84.91公里,建设面积8.83万亩,投资13014.24万元;沿海基干林带1条,即18号生态景观林带,列入规划建设的352公里,建设面积11.62万亩,投资6615.51万元;地方公路汕遮公路1条,全长25公里,建设面积0.6万亩;在深汕高速汕尾路段建设任务中市级示范路段海汕公路和汕马公路相关的景观林带,“两点一湖”即海汕公路埔边出口景观点、汕马公路长沙湾出口景观点,品清湖周边可视范围山地,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由市财政投资2000万元进行建设,争取省财政相应补助。深汕高速、潮莞高速两侧20-50米景观林带中非林业用地10640亩的租地费、青苗补偿费由市、县、镇财政统筹解决。各地建设任务详见计划表。
全市建设任务计划表
序号 | 建设区域 | 合计(亩) | 建设任务(亩) | |||
人工造林 | 补植套种 | 改造提升 | 封育管护 | |||
1 | 海丰县 | 119122 | 54030 | 31866 | 20422 | 12804 |
2 | 市城区 | 71264 | 33002 | 24741 | 6177 | 7344 |
3 | 陆丰市 | 61972 | 8465 | 24829 | 7638 | 21040 |
4 | 陆河县 | 39752 | 11540 | 2206 | 11300 | 14706 |
5 | 华侨管理区 | 208 | 208 | |||
6 |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 7750 | 3000 | 3250 | 1500 | |
7 | 国有湖东林场 | 2046 | 548 | 115 | 1383 | |
8 | 国有东海岸林场 | 16300 | 4800 | 11500 | ||
合计 | 318414 | 115593 | 98507 | 48420 | 55894 |
三、全面落实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责任主体,要根据省、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制定本区域的年度实施计划,解决土地供给、资金筹措等问题,切实把建设任务分解到位,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层层抓好落实。
市已成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保各地所承担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
汕尾市绿化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考评全市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民政、城乡规划、交通运输、水务、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旅游、高速公路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林带建设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相关规划和项目实施范围。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用地的造林绿化和景观的改造提升,协助有关部门抓好规划设计、协调种苗供应、提供技术保障等服务。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公路两侧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景观改造;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停车区、服务区,建设单位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以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地方对公路、铁路周边进行生态景观林带改造和山地绿化。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做好各类废弃矿山、采石场等的复绿。水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设施范围内的绿化和水土流失区生物措施治理。新闻单位负责宣传报道。
(三)广泛宣传,示范带动
生态景观林带是生态建设工程,更是建设幸福汕尾的民心工程,属社会公益事业,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对景观林建设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支持、大家参与的氛围,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发动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资造林或认种、认养等形式,参与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市林业部门具体抓好海汕公路、汕马公路示范段,“两点一湖”即海汕公路埔边出口景观点、汕马公路长沙湾出口景观点,品清湖周边可视范围内山地生态景观林工程的组织实施,带动各县(市、区)的规范建设;确保全市能按照省、市景观林带建设总体规划,顺利推进全市4条林带的规范建设。通过示范点建设,推出一批示范作用的精品工程,促进我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上新水平。
(四)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按照分级负责、多元投入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除省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外,交通部门新建和改扩建公路、铁路时将绿化经费纳入工程预算;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时,相关部门对项目范围内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安排造林绿化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资造林或认种、认养等形式参与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工程建设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管理制度。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重点项目采取招投标制,并实施合同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实行项目监理制,通过试点示范逐步开展,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施工。
按照投资计划,逐步落实配套资金。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验收时,要附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五)科技支撑,提高效益
生态景观林建设属新兴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许多问题,必须加强科技研究,大力选育林木良种,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木本花卉,采用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和造林模式,加强绿化植物优良材料选择与配置、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各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对树苗木的需求,市林业部门要统一规划、加强检查指导和扶持足够的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基地,加大培育绿化大苗力度,确保建设需要。
提高工程实施的科技含量对确保工程建设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实施期间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建设的模式及措施。积极总结、筛选和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和经验。要全面强化科技保障工作,做到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实施,切实将科技保障贯穿于工程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
(六)完善机制,评比奖惩
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对按照规划要求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将改造后的生态景观林带范围内的林地全部调整为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禁止大规模砍伐现有林木,对生态景观林带范围内的现有桉树、松树等速生丰产林,要逐步改造成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
各地、各单位要做好管辖范围内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及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整个工程完成后,再进行总验收评比,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不能完成任务的单位,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林业 生态景观 建设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