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3日在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2024-02-05 20:24
  • 来源: 汕尾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3日在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汕尾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海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汕尾建市35周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以“再造一个新汕尾”的劲头,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生态建设和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各项部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0.8亿元、增长5%,增速排名全省第7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强县域、兴镇街、活村社,“百千万工程”起势成型、开局良好。聚焦“眼睛亮、筋骨壮、腰包鼓、脑袋富”,构建“一三四五”工作架构,创新开展“拉练”观摩、大赛场、镇街党(工)委书记“登台打擂”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明珠一号”攻坚行动,1个县、3个镇、60个村上榜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示范。县镇兴旺画卷徐徐展开。海丰海城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陆丰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海丰可塘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成立全省首支、总规模达60亿元的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基金,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和7.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24.7万亩、总产量43.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乡村振兴提速领跑。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列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第1名、实现“五连冠”,陆丰荣获全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六强”县称号。2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实现“景观化建设”。在粤东率先“拿海即开工”2个大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创下多项国内省内“首个”。海丰罗氏沼虾、汕尾冻南鲳鱼等2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4款优质农产品入选“圳品”,“汕尾味道”香飘万家、声名远扬。城乡净美颜值不断扮靓。建成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267个,打造口袋公园10处。全面实现“国道通县城、省道通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海丰、陆丰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搭平台、建载体、抓产业,制造业当家”蹄疾步稳、风帆正扬。工业用电量增长6.3%,工业投资增长4.6%、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产业动能加速激发。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纳入省重点支持对象,新承接项目43个。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2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电力能源产业产值超150亿元、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超13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8.0%、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高地蓄势崛起。投入园区建设资金30亿元,整备土地1315亩,新建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成功举办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华电、中储粮、深能源等领军企业纷纷落户,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72个、实际到位资金282.4亿元。产业项目加快投产,中电建、恒炜烨、中奕环保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尾下线,比亚迪三期、天贸二期、中导未来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2个,累计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38家。科技创新成效显现。获批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加3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增加50家,金瑞丰生态农业项目获省科技成果推广奖。红海湾实验室完成首期工程建设。汕尾创新岛(深圳)引进粤港澳创新团队15家,城区创新岛(光明)、陆河创新岛(坪山)揭牌成立。推动14个科技成果在汕尾转化。兑现人才专项资金4285万元,招引硕博研究生478人、大学生1.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94人。

  ()过去一年,我们力抢时序、拼赶超、赛产出,有效投资效速兼具、量质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14位。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汕铁路相继通车,兴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汕尾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汕尾新港区白沙湖作业区公用码头,与深圳港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实现汕尾新港区与盐田港、小漠港协同规划。能源项目稳步推进。陆丰核电5、6号机组累计完成工程总量占比24.6%,红海湾电厂5、6号机组和陆河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省管海域红海湾场址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准建设,布点建设深汕“绿电飞地”,将每年为深圳提供60亿度清洁电力指标。全面建成域内500千伏粤港澳大湾区外环东、粤东中南通道和陆丰输变电3项重点电网工程,供电项目投资增长9.9%。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强度均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增速超20%。重大民生项目进展顺利。螺河-黄江水系连通工程动工建设,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工验收。华师大汕尾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深汕中心医院二期、深汕中医医院、市文化中心、市工人文化宫、市福利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靓“面子”、实“里子”、夯“底子”,善美之城生机勃勃、热潮涌动城市业态更加丰富。中央商务区金融、商贸、物流、政务等配套汇聚发展,拉开产城融合的先行走廊。落户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3个,引进电商平台头部企业2家,电商交易额增长10%。出台全省首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地方条例,牵头成立中国红色旅游研学发展城市联盟,入列文旅康养城市联盟,螺洞世外梅园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冬养汕尾”知名度持续扩大。磨房汕尾40公里徒步、黄羌半程马拉松赛等文体活动深受群众喜爱。获评“广东省渔歌之乡”等多个称号。“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周末游汕尾”等文旅融合发展“新招”让汕尾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400万人次、增长350.7%,总收入增长15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城市品质加速跃升。上线“i汕尾·爱生活”APP并实现市民服务“一键触达”,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均实现5G网络覆盖。城市建设更具质感。市档案馆、汕尾高新区亚洲文体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工业大道西、海滨大道西主路西段、海丰北四环路等12段市政道路,打通永昌街等3条断头路,新改建公共停车场20个、新增停车位3361个。动工改造15个城镇老旧小区,超额完成499亩“三旧”改造,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治理面积30.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绿美汕尾奔腾澎湃、奋楫争先。生态底色继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拓展延伸,陆丰新添“岭南滨海生态城”名片,品清湖、金町湾获“岭南生态气候标志”称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00%,完成林分优化8.7万亩、新造林抚育11.3万亩,营造“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等43片主题林,发动社会各界认捐认种苗木13.2万株、捐资4744万元。完成主干线及其他公路绿化里程132.3公里、万里碧道47公里,修复受损弃置地2339亩、生态修复率达98.5%。城区红草镇晨洲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陆丰陂洋镇入选省首批森林城镇,海丰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积极推进“双碳”工作,陆河在全省首创以县为单位组团完成林业碳普惠项目交易。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连续两年获省考核“优秀”等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7公里,市东部水质净化厂正式运营、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8%,日处理量5600吨的海丰电镀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成效持续巩固,1747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实现辖区内无害化焚烧处置,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环境更加亲人宜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一类”级别,获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1,AQI达标率、PM2.5浓度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5个国考断面和4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六)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挖潜力、强动力、增活力,改革开放外引内联、齐头并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排名跃升至粤东西北第3位,是全省进步最明显的城市。上线“大湾区·视频办”异地收件平台,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实现384项深圳政务事项在汕可办、1048项汕尾政务事项在深可办,实现深汕服务零距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解决企业用工2.1万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8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6亿元,打造“品清湖论坛”系列品牌,让企业在汕尾“唱主角”“站C位”。深入推进政府投资类工程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建筑业产值增长9.9%。建设用地审批“双随机”抽查评分排名全省第1。“五经普”单位清查数29.2万个,为“四经普”成果的2.3倍。新登记经营主体6.5万户、增长51.1%,新登记“个转企”1600户、增长46.7%,新增培育“四上”企业181家,贷款余额增速连续27个月领跑全省,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整合成立市水务集团,与粤海水务合作编制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规划。国有资产总额增长22.3%,营业总收入增长71.4%,实现增值增效。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新地改”“新权改”促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66.3%,创新“股票树”等多种活权模式。812个村(社区)完成“整村授信”,覆盖面超94%。城区捷胜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推进陆河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创新“1+4+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在全省首创市县镇三级“农合联”,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全省率先完成农村职业经理人社会化高薪培育试点。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5%,增速居全省第2位。获评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尾联动发展区复制承接改革创新经验33项,建成投产项目1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中期评估位居同批次首位,培育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4家,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3.2亿元、增长12%。小漠港区首条大湾区港澳航线开通。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结对子、重帮扶、谋协作,深汕携手情真意切、传为佳话。深圳十年对口帮扶资金超100亿元、帮扶干部超千人次,撬动各类社会产业投资1500亿元,落地产业项目180个,牵线搭桥促进比亚迪、中广核、华润等龙头企业落户汕尾。重磅实施全国首部“飞出地”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成为“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区域深度合作典范。深汕新一轮帮扶开局良好。深汕合作拓展区建设提级提速,启动组建深圳-汕尾市级合作共建园区管委会,30多家头部企业实地考察洽谈,挂牌成立光明-城区、龙岗-海丰共建产业园。革命老区帮扶政策加快落实。省领导定点联系、省级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机制加力加码,与12个省级单位“无缝”对接,陆河“医养结合”项目建设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成陆丰蛟溪村、点石村等一批帮扶示范项目,省“百千万工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试点顺利落户海丰。校地企地合作帮扶有力有效。推动“双百行动”形成校地合作项目110个,88家建筑业企业与各镇(街)结对帮扶项目117个。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福祉普惠共享、成色更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保持在75%以上,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力落实“降贷返补提”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6%以内,就业主要指标完成率158.7%、居全省第1。文体教事业稳步发展。皮影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歌曲《红海湾情怀》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西秦戏《麒麟夺锦》获第十五届省艺术节二等奖。新增县级图书馆分馆5个、文化馆分馆5个,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128个、示范点建设15个。汕尾运动健儿在十六届省运会勇夺14枚金牌、创历史最佳成绩。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所、高中阶段学校2所,新增学位1.7万个,第一所专门学校招生开学。强力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生态整治。成功申报陆丰、陆河2个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5个教育集团入选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成立市技工教育集团、市职业教育集团。医疗服务体系高效构建。深汕中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正式揭牌运营,医疗技术屡创粤东“首次”,本地重症患者外转数减少12%,外市就诊人数占比提高至12.2%。完成逸挥基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一体化建设,3家县级综合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陆河精神专科医院建成启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参保人次增长3%,医保参保率达96.4%,医保人均年补助提高至64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升4%、7%。实现县级福利机构全覆盖,新增“幸福长者食堂”102家、托育机构68家,“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保平安、防风险、守底线,发展底座日益稳固、安如磐石社会大局安全稳定。2022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排在粤东西北第4位。开展深化禁毒攻坚和反偷渡反走私“1018”专项行动,连续6年未发生制毒、8年未发生响枪案事件,刑事治安警情全省最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31.1%,诈骗刑事案件下降21.9%,“零双抢”警情天数达355天。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陆河螺溪镇、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海丰赤坑镇仁家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陆河水唇镇螺洞村、陆丰金厢镇下埔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陆河河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民情地图”建设成效持续显现。治理“触角”向末梢延伸,建成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600个,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65%,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及时办结率均达100%,信访量为全省最少地市之一。及时高效处置新经济新业态运营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平台治理机制。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和省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现场会在汕尾召开。公共安全保持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2.1%,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成功应对强台风“苏拉”等极端天气。陆河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工青妇、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海防、气象、地震、档案、方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牢牢扛稳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着力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实际行动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办好49件人大建议、132件政协提案,修订政府工作规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一般性支出压减19%、“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级纵向帮扶单位和深圳等兄弟市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汕尾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汕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汕尾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牢,“链主”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微企业承压较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平台承载力不强,科技创新支撑较弱;县域综合实力整体偏弱,镇域经济活力不足,农村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营商环境与经营主体期待还有差距;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问题风险仍较多,基层财政运行困难加大;政府系统工作人员作风效率、专业化能力还需改进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汕尾转型突破、竞标争先的攻坚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全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及市委工作安排,坚定必胜信心、保持工作定力,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抓住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等战略机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乘势突破、勇创佳绩,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深化落实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着力开展“高质量发展重点攻坚年”行动,奋力打好“五大攻坚战”,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汕尾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进出口总额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3.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攻坚突破“头号工程提势”,出新出彩推“百千万工程”全面展开

  ——全力打响“明珠”系列攻坚行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完成城乡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绿美生态建设等阶段性重点工作,推动“明珠一号”攻坚行动旗开得胜。开展“明珠二号”等系列攻坚行动,聚焦产业强基、园区建设提升、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坚持拉高标杆、规划先行,强化综合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美丽圩镇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基础设施补短、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动产业兴旺、业态丰富、三产融合,加快建设10个乡村振兴“连带成片”示范片区,打造汕尾“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支持海丰、陆丰争先创优,城区提质进位,陆河打造典型,红海湾、华侨特色发展。纵深推进“双百行动”,以“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共建一批合作典范。

  ——增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推进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开展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着力建设一批城市卫星镇,突出建好县城中心镇、中心村,支持海丰城东镇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建设陆丰碣石镇、海丰可塘镇、陆河水唇镇等3个典型镇,培育创建城区红草镇等11个农业大镇、海丰梅陇镇等8个商贸强镇、陆丰东海街道等14个工业重镇、陆河水唇镇等15个文旅名镇,积极探索陆丰碣石镇、陆河河口镇城乡融合中心镇试点建设。加强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打造一批电商示范镇。探索以多元化模式导入市场经营主体,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建筑业和能源重点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工作,建成10个示范镇(街)、147个“七个一”项目。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3万亩、产量43.33万吨以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好防止返贫监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培育60个典型村(社区),统筹落实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管控,推进陆河“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工作,打造一批“美丽庭院”典型户、示范村(社区),实现全市7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实行市场化运营。做强主导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建设,培育认定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示范农民合作社10家。全面建成总库容7.5万吨的供销社公共型冷链物流网络。培育壮大甘薯、粉签等农业特色品牌,评选认定一批“汕农优品”,支持陆丰、海丰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新增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农产品公共品牌3个,推动创建“陆河青梅”省地理标志小镇,培育“粤字号”“圳品”等名牌农产品20个以上,推动汕尾农产品走向湾区、迈向全国。

  (攻坚突破“融深入湾提档”,全力全面拓展经济纵深

  ——深入推进优势互补的“双向奔赴”。积极主动向大湾区要动力、向深圳要动力,用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聚焦深圳“20+8”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化“总部研发在深圳、转化落地在汕尾”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两市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深汕两市对口合作,健全光明-城区、罗湖-陆丰、龙岗-海丰、坪山-陆河区县结对机制,明确合作模式、产出分配、合作项目清单,不断在深度融入大湾区、全面接轨深圳中实现“双向奔赴”、互利共赢。

  ——全面参与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无边界、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天星湖片区4.5平方公里征地工作,推进“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组建园区开发公司。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常态化开展“造新车、来汕尾”系列专题联合推介活动,引进8个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引导一批传统ICT企业向汽车电子拓展,加快陆河比亚迪汽车研发试验场项目建设,持续做大“三电”配套产业,打造高端整车制造创新协同基地、零部件绿色制造配套基地、前沿技术应用示范试验基地、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联动基地。

  ——深度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完成汕尾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修编,推进汕尾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着力提高区域性高铁枢纽能级,推进龙汕铁路及深汕城际支线、深惠城际东延线引入等前期工作,加强高铁站周边配套、交通“毛细血管”建设,提升人流物流聚集疏散效率。持续织密“五横四纵”高速网和“四横五纵六联”干线网,完成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揭普惠高速南延线、潮惠高速海城互通等建设,推动融湾快线、甬莞与沈海高速海丰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聚力建设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扎实推进“风光水火核储”能源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省管海域红海湾场址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集中送出工程建设,推进国管海域粤东海上风电基地4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与深圳共建海底电缆集中送出工程及陆上集控中心,深化“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完成能源项目投资147亿元,加快陆丰核电5、6号机组、陆丰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红海湾电厂5、6号机组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动陆丰核电1、2号机组加快核准,推进陆河抽水蓄能电站等调节性电源建设,打造大湾区清洁能源保障中心。加大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推进500千伏陆丰甲湖湾电厂扩建、220千伏西湖等输变电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对标打造“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营商环境借鉴深圳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持续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跨城通办”“全代办”“视频办”等服务,丰富拓展“深汕零距离”场景应用,打造集“惠企政策”等多专题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珠三角地区接轨趋同。聚焦经营主体满意度提升,实施营商环境“阳光春雨清风行”系列行动,推动“零跑动”事项达到90%、政务服务“免证办”事项提升至200项,拓展“信易+”服务场景,推进工程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在粤东西北“保3争2”目标。拓展深化数字政府“省市联建”,强化“善美系列”“i汕尾·爱生活”等平台建设,打造20项行业标志性应用,加强政务数据治理,确保在省评估中迈进第一梯队。

  (三)攻坚突破“制造业当家提振”,善作善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承接平台加快建设。深入开展“六抢六赛”活动,投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资金40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实现主平台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5个,力争百亿元级大项目取得“零”的突破。加快汕湾一号超级工厂、创业孵化中心和陆丰临港产业园二期、海丰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汕尾高新区等园区扩容提能。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新材料产业园、红海湾港口经济区、马宫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支持深圳、汕尾两市县级共建产业园特色化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立足现有优势产业,抢占行业发展风口,确保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锻长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用好省电子元件及显示器件特色产业园支持政策,重点延伸信利、康佳“链主”产业链,力争集群规模突破260亿元。围绕海工装备制造业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运维企业上项目、延链条,力争集群规模突破150亿元。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支持华电、比亚迪等储能项目投产扩产,打造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协调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园区及5G智慧园区建设,新建5G基站600个,推动25家工业企业“上线用云、用数赋智”。把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谋划引进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在关键领域、细分环节突破抢先。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确保工业投资增长5%。全力以赴抓好技术改造,推动1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5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5%。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海迪时尚美都产业园、梅陇首饰环保集聚区、公平纺织服装产业园、可塘长桥珠宝产业园、陆丰电镀万洋众创城建设发展,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化发展、智能化改造、附加值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规划建设汕尾食品谷,培育一批食品加工、电商、冷链物流企业。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加快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汕尾基地、省质量监督海洋食品检验站(汕尾)、省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建设。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组团打包”推动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在广州、深圳建设和提升汕尾创新岛,推动陆丰市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设立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家,引进各类科研机构5家,开展10个省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设立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0家,推动15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加30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加强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建好广东省科学院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2个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交易服务超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500万元。推动红海湾实验室建成投用,新建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达到13家。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降低经营主体物流、用气等交易成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深度融合,推动贷款余额增长10%。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新登记“个转企”1200户、培育“四上”企业180家。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支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挂牌。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四)攻坚突破“以进促稳提速”,有效有序扩内需稳外需

  ——提供有支撑的保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处置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完成土地收储1万亩、产业供地0.4万亩,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0.5万亩,重点支持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以镇为实施单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土地、闲置房屋、厂房等“沉睡”资产“变活”。强化金融支撑,推动信保基金在保余额增长15%,担保贷款12亿元,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制造业重点产业融资10亿元。推进财源建设,加大土地、海砂、工程余渣出让力度,开发利用海域海岛等资源,不断拓宽财源增收渠道。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每季度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三个一批”活动,全面做好资金、土地、审批等服务保障,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一年全部落地,抓好年度计划投资476.5亿元的367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粤东西北第一方阵。聚焦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投资“倍增”,狠抓重大项目谋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推动更多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投向汕尾、纳入国家和省支持“盘子”。加快螺河-黄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完成市区供水节水改造(公平水库至汕尾管道输水工程)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国道324线海丰县城至梅陇段项目,开工建设陆丰上英至海丰城东段、省道241线海丰赤坑至汕尾城区段项目,推进红海湾大道改扩建、滨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项目建设。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激发有潜能消费。做热假日消费,加快打造“周末游”网红目的地,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力争全年旅游总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做强商业消费,推动海丰天虹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城区二马路等精品商业街区扩容提质,打造5条放心消费承诺示范街,推动乡镇商贸中心、农村商业网点覆盖率达80%。做旺餐饮消费,打造一批“汕尾手信”品牌,培育城区品清牛腩一条街等消费地标,引导特色餐饮、老字号食店、夜间消费集聚发展。做活大宗消费,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网络,新增新能源汽车销售中心2家,促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引导房地产企业提高住宅开发品质,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统筹房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发展。做大电商消费,引导更多“汕尾制造”商品上线销售,推动网络零售额倍增。

  ——培育有动能外贸。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进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加博会、“粤贸全球”计划等系列展会,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全链条服务好外资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尾联动发展区建设,加强与前海、横琴、南沙等联动协作,开展特色化场景应用创新探索。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先行先试,加快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建设,组建市外贸电商协会,探索无票流通、珠宝饰品合规进出口等制度创新,确保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加快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申报创建工作。推动汕尾港口岸扩大开放,争取建设煤、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开展有质量的招引。实施“百企入汕、千商回乡”计划,统筹用好领导招商、靶向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以侨引商等模式,高水平办好招商盛会和“品清湖论坛”系列引流活动,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20个、到位投资额300亿元,各县(市、区)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100个。探索建立海外招商联络点,在重点地区增设联络处。强化“留商即招商”理念,以同等力度支持本土企业上项目、扩投资。强化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实施“善美英才”计划,引进博士硕士300名、创业团队3个以上。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引导国家、省级重点人才通过成果转化、有偿技术开发等方式实现“柔性流动”,力争培育高技能人才3300人。

  (攻坚突破深化改革提能”,稳扎稳打用好“关键一招”

  ——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内部整合,推动水务、农业、能源企业组建工作。整合市交投公司下属公司拓展港口物流、绿色建材、海洋产业、综合物业新业务,推动市金控公司发展产业投资、融资租赁业务,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增长12%、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推行国企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中长期激励政策,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升国有林场经营性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纵深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连片流转,规范清理承包协议,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经营体系改革,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行动,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飞地抱团”模式,跨区域合作组建“强村公司”,推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50万元以上村集体数量翻一番。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合联实体化运营,创新联农带农方式,打造42个“社村”合作示范村。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2个以上信息运营商与农业企业合作数字化典型。

  ——纵深推进民生领域综合改革建立“1+3+N”教育综合改革体系,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校长、教师、教研员考核评价管理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建立集团内子学校优秀教师走教制度,推进陆丰5所、陆河3所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快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实施九年制办学成效整体考核。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深汕中心医院、逸挥基金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建设,加快推进药品采购和使用体制改革,推动100%三级公立医院、50%二级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共享。推进市县疾控机构改革,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推进陆河县基层卫生健康和县域医共体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县镇村三级联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新样板。完善重大疾病巡访医保服务工作机制,推广“互联网+医保”、远程医疗等应用,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改革。

  (攻坚突破“兴海强市提标”,扩容扩能实现蓝色崛起

  ——做实做强蓝色引擎。强化陆海统筹联动,聚力打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双区”高端海洋产业延伸战略腹地,建设与深圳功能互补、一体联动的现代化海洋城市。加快陆丰海工基地二期、红海湾海工基地等建设,在企业导入、链条延伸、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速增效,持续发展壮大临港产业集聚带。坚持以港强产、以港促联,统筹推动汕尾港与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协同联动发展,加快汕尾新港区白沙湖作业区公用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拓展外贸集装箱业务,加快建设港产城联动综合体。

  ——做深做大蓝色粮仓。聚焦“深海渔业-渔港经济-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全链条发展,积极发展深海养殖、中远海现代化海洋牧场、远洋捕捞等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洋牧场+蓝色能源”“海洋牧场+中央厨房”“海洋牧场+观光旅游”等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加快华润江牡岛零碳、中广核“风渔融合”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复制成功经验推动原有规划的18片海洋牧场建设。推进渔港经济区、马宫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招牌。

  ——做活做旺蓝色文旅。擦亮“冬养汕尾”名片,统筹整合滨海风光、自然遗迹、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串联打造金町湾-品清湖-红海湾-碣石湾滨海旅游黄金海岸。探索“跟着文艺赛事展演去旅游”模式,举办“领鲜节”、马拉松、沙滩音乐节、绿美骑行等美食运动音乐文旅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落实扶持酒店行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陆河希尔顿等高端酒店建设,新建5家星级酒店、20家特色民宿。推动海丰红宫红场创建国家5A级、新山红色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2个高品质旅游景区,建设市县两级旅游综合集散地(游客中心),推出一批“现象级”海岛主题旅游产品、网红打卡点、“万人迷”景点、假日精品路线。

  ——做精做靓蓝色新城。加快激活海洋文化要素,聚力打造精品精致、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推动中央商务区、环品清湖区域与高铁枢纽联动一体发展,成立品清湖保护联盟和保护基金,完成品清湖南岸碧带建设示范工程,推进品清湖新区“三园两带”建设,全力塑造山海连城的中心城区风貌。加快建设明珠大道、星涛大道等18条市政道路、四马路等10条断头路,新改建6个停车场、新增2200个停车位,新建公共充电桩200个,动工改造16个城镇老旧小区,加快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沟)建设工程(一期)、地下排水管网和城市内涝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聚力美丽圩镇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城镇化生产生活空间。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争创国家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营造靓丽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加快市文化中心、市工人文化宫建设,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等重大体育平台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攻坚突破“绿美生态提质”高标高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化造绿增绿。加快实施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八大行动”,纵深推进“绿美+”融合发展,确保完成林分优化6.63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3万亩。推进绿美生态示范建设,打造金霞光森林公园等7个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以及“红海湾+大湖+上英”等5条绿美综合示范带,形成“一带一品牌、一带一特色、一带一景观”。全力推进“五道两清零”,扎实开展“千村千园、百街百景”“干道扩绿、碧带增绿”等建设行动,提升村庄“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品质。实施美丽公路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汕尾大道、工业大道西、品清湖南岸等重点区域裸露山体复绿,全市干线公路绿化里程达到270公里。推进陆河南万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省级示范性保护地、市苗圃园(园林绿化科研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每个镇(街)新改建1个口袋公园。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推广“每月捐棵树”等系列活动,实现共建共享绿美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保质保量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实施移动源系统防控和面源精细化管控行动,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流域系统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力争75%以上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加强海水养殖监管,推进遮浪港等美丽海湾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保持螺河、黄江河水质优良标准,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和工业污染风险防控,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推动绿色转型。全领域促进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强度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强化与深圳碳普惠协同发展,搭建市碳普惠系统平台,促进更多生态产品、低碳行为实现价值转化。探索“国有林场+国有企业”发展模式,推动国储林建设项目落地。发展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产品“增值变现”。

  (攻坚突破“惠民有感提增”,用心用情推共同富裕

  ——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畅通定向招聘会、“汕尾就业”等线上线下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健全“就业服务专员”制度,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实施“三项工程”,技能培训1万人,解决企业用工2.9万人。实施“安薪汕尾”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扎实做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实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0%以上,保持全省前列。

  ——全力提升教育水平。着力打好“1336”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持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新增9700个公办学位,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7%以上。支持龙山中学、彭湃中学、汕尾中学等老牌名校打造现代化龙头学校,推动田家炳中学、林启恩纪念中学、陆安高级中学、陆河中学质量强校建设。结合入学儿童变化趋势优化教育布局,有序撤并百人以下“麻雀学校”。加快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二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汕尾技师学院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健康汕尾建设。以深汕中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牵引,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紧密型帮扶,申报创建2个省级重点专科,大力提升薄弱专科能力。加快深汕中医医院建设,引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端医疗资源。推进3家县级人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和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推动5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5%达到推荐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建设,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三年行动,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有序推动“居保”转“职保”3万人,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持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结构。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积极发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确保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比例达到80%以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持续深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完善抚恤优待体系。

  ——强化“一老一小”保障。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谋划推动托幼中心建设,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000个,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强化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实现90%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加快市福利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开展1200户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行“幸福长者食堂”订餐配送运营试点。加强人口监测分析,优化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布局,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方志、档案、气象、地震、社科等工作。

  (攻坚突破“平安护航提效”,共建共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巩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三三五”基层治理模式。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中心指挥联动,构建上下贯通、群防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推进街道、社区治理管理服务创新,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引导群众参与城乡社会治理。加快“民情地图”与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等系统数据资源汇集融合,做实全科网格智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规范加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开展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攻坚,推动信访工作向前端预防转变。落实“暖新十条”,提升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管理服务效能。

  ——筑牢社会治安防控屏障纵深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偷渡走私、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和涉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大力推进“智慧边海防”“智慧新缉私”和市公安局打击中心、防范中心建设,稳步拓展更多应急最小单元融入防控防范体系,建立海陆联动、预警在前、化解在小的智能感知防控网络。大力维护网络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自建房、城镇燃气、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底线。实施堤防达标加固三年攻坚行动,开展县域防洪达标建设,改造升级一批防涝排涝设施。全面完成林火阻隔系统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动专业应急物资、救灾物资储备库提档升级,推进“智慧大应急”项目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升应急处突救援能力。

  各位代表!责重千钧,唯有担当。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当好忠诚的执行者。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自觉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提高创造性执行的能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决做到省委、市委有部署、各级政府抓执行。当好坚定的行动派。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自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习惯过紧日子,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必果。当好高效的实干家。树牢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扑下身子、善作善成、不务虚功,多谋促发展、利长远的大事,多做打基础、补短板的要事,多办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以实干实政创造实绩实效。

  各位代表!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实干笃行、奋勇争先,加快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奋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词解释

  1.“1310”具体部署:即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具体部署。

  2.“百千万工程”:即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简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

  3.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即三大行动、六大会战、九大示范工程的简称。“三大行动”是指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双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六大会战”是指产业发展、城市提能、乡村振兴、综合交通、民生补短、要素保障大会战,“九大示范”是指深度融湾、优势产业、兴海强市、四数联动、未来乡村、善美文化、共富共享、绿美生态、基层善治示范工程。

  4.“一三四五”工作架构:“一”即扭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三”即强化谋划着力、改革发力、机制推力“三大支撑”,“四”即突出城乡建设、产业强基、富民增收、乡村治理“四项重点”,“五”即做好招商引资、做优营商环境、做活优势转化、做足资源支持、做强人才队伍“五大保障”。

  5.七个一:即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6.AQI:即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

  7.评定分离:即在招投标程序中将“评标委员会评标”和“招标人定标”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环节,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评审规则和定标规则,评标委员会根据评审规则向招标人提出书面报告并推荐合格的定标候选人,定标委员会根据定标规则从合格的定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候选人。

  8.股票树:股票树是股票田衍生出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如海丰可塘镇上达村集体通过流转整合荔枝树,并以其为资本入股企业,企业通过专业培育、种植提高荔枝质量与产量,提高种植项目效益,村集体则享受保底收益与股份分红。

  9.“1+4+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1”即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根本,“4”即强化审计监督、纪律监督、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四项监督”,“3”即用好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三资”管理法治化、监控测评数据化“三种手段”。

  10.双百行动:即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合作共建项目。

  11.降贷返补提:“降”即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贷”即用好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返”即继续对不裁员和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补”即加大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提”即支持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12.“五大攻坚战”:即打好“头号工程”争先进位攻坚战、“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产业强擎攻坚战、“深化改革”破题解难攻坚战、“民生事业”补短提质攻坚战、“社会治理”迭代升级攻坚战。

  13.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4.深圳“20+8”产业集群:“20”即20个重点发展战新产业细分领域,包括: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海洋产业集群;“8”即8大未来产业,包括: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15.七通一平:即基础设施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通道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及平整土地等基础建设。

  16.“五横四纵”高速网:横一:陆河至惠来(陆河段)、紫金至陆河高速(紫陆高速)(规划);横二:甬莞高速;横三:汕尾至汕头高速(远期谋划);横四:深汕第二高速-珠东快速(规划);横五:沈海高速;纵一:揭普惠高速公路南延线;纵二:兴汕高速陆丰支线(规划);纵三:紫金至汕尾高速(紫汕高速)(规划)、兴汕高速;纵四:甬莞-沈海高速联络线(规划)。

  17.“四横五纵六联”干线网:横一:南万-东坑;横二:公平(市界)-陂洋(市界);横三:鹅埠-陂洋(市界);横四:小漠-甲东(市界);纵一:内湖-湖东;纵二:河口-碣石;纵三:水唇-金厢;纵四:螺溪-城区;纵五:公平(市界)-红海湾遮浪;联一:陆丰城东街道-甲子;联二:华侨-碣石;联三:西南-上英;联四:海丰城东-赤坑;联五:河口-附城;联六:海丰城东-梅陇。

  18.风光水火核储:即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煤电、核电和储能供电,指的是全业态综合能源体系。

  19.源网荷储一体化:“源”指的是电源项目,“网”指的是电网,“荷”指的是用户端,“储”指的是储能,即是从电源发电到电网输送再到用户端用电和电能储能一体化。

  20.“阳光春雨清风行”系列行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行动,分为“阳光暖企优服务”“春雨润企降成本”“清风伴企展形象”三个专题。

  21.六抢六赛:是指产业园区竞标争先,开展抢平台、抢资金、抢土地、抢项目、抢协作、抢荣誉,赛投入、赛熟地、赛厂房、赛招商、赛产出、赛服务。

  22.“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

  23.“1+3+N”教育综合改革体系:“1”即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方案,“3”即《汕尾市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汕尾市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汕尾市推进教研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N”即相关的若干配套方案。

  24.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绿美富民产业培育提升”。

  25.五道两清零:对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的可视范围内裸露山体复绿和坟墓绿化遮蔽。

  26.三同五化:即农村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27.三项工程:即“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

  28.“1336”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1”即锚定“砍尾争先、整体提升”目标,第一个“3”即推进教育领导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督导评估改革等三项改革,第二个“3”即抓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6”即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行动、教育生态整顿行动、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教育一体均衡行动、名校名师培育行动、教育数字赋能行动等六大行动。

  29.“三三五”基层治理模式:第一个“三”即“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第二个“三”即“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五”即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

  30.“1+6+N”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是省委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指其它综治力量。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