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相关政策文件
分享到: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2023-12-08 16:01
  • 来源: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府办函〔2023〕2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汕尾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8日

  汕尾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服务保障我市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分级管理、共防共治,坚持强化统筹、突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隐患点、风险点、风险区防治重点,健全完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汛期防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管控,构建共防共治共享的地质灾害防治格局,提升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为汕尾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2025年底前,配合省完成1个乡镇的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实施一批行业风险点综合治理工程,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科学精细、快速响应的监测预警和技术支撑体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防灾避险、科技支撑、制度保障等6大工程15项重点任务目标基本完成,健全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工程

  1.配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遥感早期识别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利用星载、航空、地面的天-空-地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手段,开展多方法、多尺度综合遥感调查和变形监测,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遥感地面验证,及时发现新增风险隐患。

  2.开展行业地质灾害风险点专项调查。由市住建局、交通局、教育局等部门按各自行业完成地质灾害风险点专项调查,进一步掌握削坡建房、公路(含农村道路)、铁路干线、石油天然气管道和电力设施等沿线及学校、医院周边地质灾害风险点情况,建立工作台账,落实防治措施。有关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通过采取工程治理、专业监测等措施,加快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3.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专项调查。配合省实施1个重点乡镇(南万镇) 1:10000 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科学评价风险等级,编制行政村“一图一表”风险管控图册,明确风险管控措施和临灾转移避险指引。

  4.推进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动态排查2023—2025年,每年汛前、汛中和汛后,由各行业部门实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新增风险隐患及时建立台账,明确防治责任,落实防治措施,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更新,并将台账纳入本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一张图”。

  (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工程

  5.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配合省自然资源厅统一规范省、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实现省、市两级气象风险预警统一平台、分级应用、逐级细化。整合利用全市历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优化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区划图、分析模型及信息发布流程。建立市、县(市、区)标准化预警会商室,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技术会商、响应等机制。

  6.构建风险隐患双控群测群防体系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逐步推广至行业风险点、风险区,初步构建“隐患(风险)点+风险区”双控管理的网格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加强群测群防人员管理、技术培训与指导和装备更新。

  7.推进风险隐患专业监测网络建设。优化现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阈值设置,优化预警响应流程,不断提高专业监测精准度。对暂无条件实施工程治理或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鼓励优先实施专业监测。实施风险区控制性专业监测,初步建成“隐患(风险)点+风险区”的专业监测网络。

  (三)实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工程

  8.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尽快落实《汕尾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治理完成的隐患点的竣工验收并销号,加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做到监测先行,能消尽消。

  9.开展地质灾害行业风险点综合治理2023—2025年,各部门依职责做好或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本行业管理领域地质灾害风险点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削坡建房、公路(含农村道路)、铁路干线、石油天然气管道和电力设施等沿线及学校、医院周边地质灾害风险点综合治理,有效管控地质灾害风险。

  (四)实施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攻坚工程

  10.深化地质灾害防灾科普培训。编制并推广普及符合地方实际的地质灾害防灾科普材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行动,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深入行政村、学校开展“四讲”(讲危害、讲识别、讲监测、讲避险)活动。开展地质灾害警示“醒目工程”,在隐患点、风险点等位置强化防灾避险提示。

  11.强化地质灾害临灾转移避险将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制度逐步推广至行业风险点、风险区,明确临灾转移避险范围、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安置点、转移责任人等要素,强化综合防灾演练、临灾避险演练和对转移避险群众安全返回工作的技术指导,做到转移有标准、预案可执行、群众能配合、安置有保障、返回保安全。

  12.开展“龙舟水”地质灾害防御攻坚战突出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御,坚决做到提前谋划、会商研判、提级防御、力量前置、联合督导、值班值守、宣传引导、人员转移、安全评估、排危除险“十到位”。加强防御“龙舟水”动员部署,三级以上预警区域根据实际可提升一级防御措施,技术支撑队伍、抢险救援队伍提前部署于重点防御区域,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指导组深入一线督导防御工作,预警响应期间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对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按照应急工程处置程序及时排危除险。

  (五)实施地质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13.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体系。落实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经费,规范技术支撑服务内容,提升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各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能力。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交流与培训,整体提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4.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成果集成转化应用。在智慧自然资源框架下,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成果数据治理,健全完善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多源异构数据库,构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景三维数字模型,综合展示地质灾害隐患数据,推进数据应用。推进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风险区”双控信息化服务应用,有效支撑地质灾害研判、辅助决策和协调联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实现省、市、县地质灾害智慧防灾分级部署、上下联动。

  (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保障工程

  15.有效遏制新增风险隐患。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铁路公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城镇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并实施配套防治工程,建立配套的日常监管机制和随机抽查机制。各县(市、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防治要求,引导新建工程和规划建设区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隐患点和风险点。严格宅基地审批,宅基地选址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将削坡建房导致的切坡支护纳入建房指导范围,引导群众同时进行建房与边坡支护。

  16.构建风险隐患双控管理体系。逐步推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试点工作落实,推动地质灾害管控方式由“隐患点” 向“隐患(风险)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协调沟通,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统筹全市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市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本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做好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强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监管,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滥用。2025年底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统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保障;要结合国债项目资金的重点扶持方向,积极申请国家的国债资金项目,完善我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项目建设;要合理增加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来源,对经批复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在工程施工范围及施工期间采挖的砂石土,除项目自用外,多余部分允许依法依规对外销售,销售收益优先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三)加大政策支持。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要推进落实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加快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四)强化监督评价。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执行慢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防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各部门进行通报表扬。依托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承担单位不良问题通报制度,强化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以及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加深群众特别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附表:汕尾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分工表.doc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