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陆丰市“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尾市供销社以“社村”联合会为合作平台,发挥“社村”县域运营公司产业平台作用,大力推广“供销社+村集体+新农人”合作模式,探索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怎么销售”等农业发展难题,促进甘薯产业全链条发展,推动甘薯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开展新农人培训8场次,培育13名新农人,其中6人和“社村”运营公司签订“订单农业”。
一是以“社村”联平台为纽带,创新合作联结模式。组建“社村”联合会,吸纳村集体入股“社村”公司,搭建新农人和“社村”公司合作平台。其中,“社村”公司发布甘薯订单,提供撂荒地整治、脱毒种苗、农资统配、病虫害防治和仓储收购等全产业链条服务;村集体负责协助整合、流转土地,监督双方落实“订单农业”具体合作事项;新农人负责标准化种植和田间管理,形成以“社村”联为纽带,“供销社+村集体+新农人”合作模式。目前已签甘薯订单1605亩,每亩可降低种植成本125元,促亩产增收500斤,可增加经济效益约116万。
二是以甘薯订单农业为核心,构建互利共赢机制。实施甘薯“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产业提升行动,整合土地、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推动甘薯标准化生产。同时,“社村”公司承担甘薯种苗和农资费用(约50%),新农人承担地租和人工费用(约50%),收益按新农人70%、供销社20%、村集体10%分配;亏损由“社村”公司与新农人各担50%,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是以培育新农人为基础,促进甘薯全链条发展。针对有种植经验、意愿扩大规模的种植户、农机手和返乡青年,利用“社村”公司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至2027年,建设50个供销农场,培育50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覆盖全部试点村集体,推动甘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甘薯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全产业链跨越。(市供销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