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供销社围绕陆丰“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聚力优质甘薯、水稻全链条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全链托管、创新机制三向发力,推动产业振兴助力村集体经济增长,探索走出“社村”合作新路径。
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先行,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以“村集体+社集体+省供销社企业”合作方式,成立试点县域“社村”运营公司作为载体,围绕甘薯、水稻全产业链,制定《陆丰市“社村”合作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统一种植标准,把“小田”变“大田”,规划建设多个示范基地、4个农产品综合服务站、50个供销农场,推动甘薯、水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社村”运营公司投入1125万元,打造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及1200平方米甘薯脱毒组培中心,预计可实现年产优质脱毒甘薯种苗1亿株,满足单造3万亩种植需求,年产值达2000万元,赋能甘薯产业提质升级。
二是推行“全链托管”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发挥全省供销合作社一盘棋优势,选取12个试点村推行“订单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链托管模式,由“社村”运营公司签订订单并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陆丰市农产品配送公司和汕尾天润粮油公司进行收购,广东天峰冷链物流园进行甘薯仓储分拣,丝苗米产业园进行粮食烘干和储存,并深度对接市内外优势渠道,打通“产销对接”渠道,解决“卖难增收难”问题。目前,为试点村集体预分红41.4万元,签订甘薯种植订单1500亩、水稻种植订单7350亩,收购甘薯1585吨、水稻3550吨,试点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超2000户。
三是创新“共建共享”机制,变撂荒地为“增收地”。采取“‘社村’公司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撂荒地综合治理模式,由“社村”运营公司负责撂荒地开发种植,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和居间服务费获得稳定收益,农户通过降本增收、劳务合作等获益。在陆丰市八万镇、西南镇等地开展撂荒地整治种植甘薯、水稻304亩,建设供销农场2家,全部发展“订单农业”模式,推动撂荒地变身“增收地”,预计可带动经济效益超50万元。(市供销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