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坚持党建引领绿美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推动“美丽庭院”从“试点破题”到“处处开花”,以“美丽庭院”建设这一“小切口”助推“百千万工程”发展这篇“大文章”。今年,汕尾市30户家庭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户、1户家庭为省“美丽庭院”典型户、1个村为省“美丽庭院”村。
一、党建领航,凝聚工作合力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妇联牵头+部门联动+镇村推进+群众响应”的新模式、新路径,印发《关于深化“美丽庭院”建设 推动乡村绿化提质增效的工作方案》,健全“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机制,以“入户联心”活动为抓手,推动“美丽庭院”建设落笔在绿、指向在美,助力“百千万工程”重要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入户联心,共绘善美乡村
汕尾市以“入户联心”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
一是热心讲一讲。组建以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为主要成员的宣讲队伍,用“大白话”“家乡话”将“美丽庭院”建设标准、先进典型、活动动态等内容讲实讲深讲透,以接地气收获高人气,推动绿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美丽庭院”建设浓厚氛围。
二是细心看一看。充分发挥“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户在群众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借力市级绿美标杆示范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乡村振兴“连带成片”示范片区等先进典型推进“美丽庭院”建设。邀请庭院主人分享建设心得,组织妇女群众实地观摩、互看互学,将教学课堂搬到庭院现场,将小庭院向大社会的美丽转变成果直观呈现,打造一批显示度高、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的示范典型。
三是用心听一听。通过建立议事亭、谈心亭,举办妇女议事会以及擂茶会、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小庭院架起“联心桥”,集取社会各界“金点子”。如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设置了“邻里板凳宽”的居民说事点,推动妇女群众集思广益,匠心打造“美丽庭院”。华侨区利用村(社区)妇女议事会,集群智、聚众力、出实招,以“小家”之美助推村容村貌提升。
四是耐心问一问。汕尾市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实情,主动细致做好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询问群众意见、争取群众支持、鼓励群众参与。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如陆河县螺溪镇按照“一村一图、一镇一册”绿美乡村工作规划图,深入了解庭院建设情况,围绕是否有庭院、庭院空间是否可改造等开展摸排,为精细化具体化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尽心帮一帮。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和巾帼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入户联心”活动为抓手,亮妇联执委身份、亮工作标识、亮活动内容,注重传帮带,破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难题。结合实际入户指导家居布置、物品收纳、庭院绿化美化等,同时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美丽庭院”建设,为儿童打造安全玩乐空间。点对点帮助群众解决不会建、建不好、建不久的问题,通过“微改造”实现庭院颜值“大提升”。
三、点绿成金,展现庭院新彩
一是“绿美庭院”点亮绿美乡村。汕尾市结合乡村绿化工作部署,积极引导妇女群众和家庭利用“四旁”“五边”进行绿化美化,积极探索“美丽庭院”建设积分制等激励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小景,共筑“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出门闻香、院中致富”的生动局面。市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海丰县南门社区推出“花卉积分超市”“植树换积分,积分换奖励”等创新举措,激发妇女群众建设“美丽庭院”积极性。
二是“和美庭院”助力文明乡风。坚持“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抓手,将庭院建设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相融合,赋予庭院更多文化内涵,带动乡风文明遍地开花。市城区红草镇新村村利用丰富红色资源,融合红色文化,持续发挥红色效应,因地制宜打造村庄红色名片,将建筑景观、乡土文化与“美丽庭院”有机融合。
三是“富美庭院”铺开致富新路。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庭院+”文创、民宿、旅游等新业态,持续打通“两山”路径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助推汕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省“美丽庭院”示范户曾赛华打造庭院经济,让“小岛蚝情”餐吧为村里妇女创造就业机会。海丰县鹭影禾香乡村振兴“连线成片”示范片区将“美丽庭院”建设与陈训成美术馆、郑宜波雕塑馆、黄智雄书法工作室、民俗文化馆、厦陈民宿等场所相结合,打造“美丽庭院”与历史、文化、休闲等有机融合的特色旅游新名片。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抓住海边街海景民居试点升级改造契机,鼓励村民对自家庭院开展美化、绿化,实现一户一景、各具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美丽庭院”建设从“一家美”到“户户美”,目前已有8间咖啡店、16家民宿完成“美丽庭院+”建设。(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