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绿美生态建设工作要求,陆河县将“入户联心”活动贯穿乡村绿化工作始终,高位谋划推进、强化机制建设、做细做实绿化举措,带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勾画入户联心“民情图”、美丽庭院“施工图”、绿美陆河“实景图”,让陆河的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一、一线下沉,勾画入户联心“民情图”。陆河县围绕把树种到群众中去这一目标,组织基层党员、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等组成联户力量入户走访群众,运用“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营造党群联手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一是用心宣讲政策。联户人员坚持“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的工作机制,将县委中心工作和村里的发展动向用“唠家常”的方式向群众解读,面对面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乡村绿化政策,发放植绿护绿指南,鼓励群众积极利用“四旁”“五边”、房前屋后植绿增绿,为建设绿美陆河夯实群众基础。二是用情问计于民。在绘制绿美地图初期,入户听取群众对于把树种到哪里去、要种什么树、种多少树等的看法,作为“绿美地图”的重要参考,并通过“每月遍访”群众,听取群众的不同需求,动态调整“绿美地图”,做到真正把树种到群众的心坎上。三是用力落实责任。将绿化管护与联户微网格结合起来,成立以联户人员为主“党员护绿队”,设立微网格“党员绿化岗”,将植绿纳入村规民约,带动村民担起绿美管护责任,通过“门前三包”管好房前屋后绿化。公共区域由“党员护绿队”明确责任,纳入网格管理服务事项。
二、一体发力,勾画美丽庭院“施工图”。陆河县充分发挥群众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探索“美丽庭院+”模式,带动群众绘好庭院整治“施工图”,打造特色小庭院,提升乡村“大颜值”。一是“美丽庭院+和谐家风”。整合县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村(社区)“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力量组成入户联心队伍,倡导把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美丽庭院”建设中,动员广大女性发挥独有的心灵手巧,带动家人在自家房前屋后空隙地、阳台等,见缝插绿,种几棵树、养几盆花,将庭院摇身变成“门前见绿,院内见花”的美好景象。2024年以来,各级妇联共开展家风家教主题活动70场次。二是“美丽庭院+乡村治理”。各镇以“积分制”为抓手,整合基层工作力量,建立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台账,通过定期入户评选、设立红黑榜、积分兑换超市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同时结合“一约六会”机制,将绿化纳入村规民约中,鼓励村民自觉遵守。952个“美丽庭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陆河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美丽庭院+美丽经济”。联户人员指导和协助村民布置庭院、收纳物品、绿化美化,并免费发放花果树苗,引导村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如螺溪镇欧田村建设10余个乡村旅游体验空间,构建高品质乡村旅游区;上护镇洋岭村向群众发放龙眼、嘉宝果、荔枝、芒果等267棵等果树花木开展庭院绿化,打造出一个个“小花园”“小果园”,将农家“方寸地”变为致富“聚宝盆”。
三、一心共建,勾画绿美陆河“实景图”。陆河县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高位谋划推进、建立工作机制、发展绿美经济等,勾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景图。一是高位谋划推进。坚持县委统筹抓总,各部门协同推进,成立乡村绿化工作专班,同时定期开展推进会,总结工作成效、反馈推进难题、细化整改措施,吃透各项任务指标。如近期召开全县乡村绿化暨“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今冬明春”工作任务,压差推进落实。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对标市乡村绿化“三件套”工作方案,聚焦解决树谁来种、钱从哪来、树谁来管“三大”问题,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和生态建设同频共振,完成绿化种植39.2万株,其中种植乔木14.48万株,打造“绿美廊道”18公里,建好休憩公园、袖珍果园等“乡村公园”146个,推动“田间插绿”打造农业生态屏障、提升田园风光点位41个。三是发展绿美经济。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如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鼓励全县8个镇挖掘特色风景,串点成线打造绿美示范路线,河口镇将北中红色欢乐谷、田墩村、油柑公园等连接起来,促进旅游、研学、实践活动于一体。新田镇联安村盘活整合土地资源,完善相关配套建设,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打造集樱花、茶花、紫花观赏区和育苗基地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田绿美紫花产业园,在观赏期吸引万人前来游玩,促进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陆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