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到来,春意盎然,在这充满活力的新岁里,汕尾市博物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让广大游客过上了精彩的“文化年”。
先秦时期的“木骨泥墙”,宋代汕尾古村落,曾在汕尾海域往返忙碌的渔船,灶丁昼夜不停地煎盐场景,下山虎、四点金等潮汕传统建筑模型,精美的昆虫标本,技艺精湛的贝雕作品,惟妙惟肖的麦秆画,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细细观赏。
伫立在“疍民最后的豪宅——鸪仔船”上,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打卡记录自己与“水上居民”住所的美好交集。
一、甲子贝雕体验日
大年初一、二,林余松青老师(甲子贝雕代表性传承人)介绍了贝雕制作的工序,并现场展示了切割、打磨等贝雕制作的关键步骤,每一步都透露出工匠大师细腻精巧的手艺。最后,林老师指导观众利用形态各异的贝壳拼装成贝雕画作。
二、麦秆画体验日
年初三,林锡安老师(碣石麦秆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向游客展示了集麦秆编织、刺绣、绘画等艺术于一身的独特民间工艺——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在林老师的指导下,游客们开始修剪麦秆,构思造型,将麦秆的自然质感与个人的细腻手法融入到麦秆画作品中,尽情地感受这项独具特色的艺术。
三、木雕体验日
年初四、五,木雕老师现场展示了木雕精细的雕刻技艺,现场观众被老师的一刀一凿所吸引,纷纷将手中的木雕手工拼装成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木雕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每一刀每一凿都蕴含着匠人的情感和智慧。
四、捷胜泥塑体验日
捷胜泥塑,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而成。年初六、初七,周贵彤老师(捷胜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授游客捏制一种潮汕玩具——土叽咕(陶哨),“要分别戳一个进气孔和出气孔,戳出气孔要用手指出力轻轻地去钻动......。”周老师详细介绍到。不少游客被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所吸引,纷纷投入到捏制泥土中,他们天马行空,捏制出姿态不一的作品,开启了一场有趣的“玩泥巴”之旅,勾起了童年回忆。
春节期间,游客们积极参与到各项非遗体验活动中,有的专注于创作贝雕作品,有的认真地修剪麦秆,有的沉浸在泥塑当中......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体验活动不仅有趣,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汕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