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深版文化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汕尾市图书馆承办的“圳兴乡村·同心共读系列活动——非遗名家袁曼君走进广东汕尾”在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举办,活动以“非遗传承在路上,让爱插上翅膀”为主题,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袁氏)”传承人袁曼君老师担任主讲嘉宾,现场共有30组家庭近距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剪纸艺术的魅力。
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民间智慧,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袁老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为我们揭开了剪纸艺术的神秘面纱,还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早,最初用于祭祀活动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剪纸逐渐从简单的图案演变为复杂精细的艺术作品,其风格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随着纸张的普及使得剪纸艺术逐渐走入民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剪纸更是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庆装饰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袁氏剪纸“阴阳剪”
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师介绍的“阴阳剪刀”技法,这是袁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技艺。所谓“阴阳”,是指在剪纸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剪刀的正反两面,以及力度与角度的变化,创造出既有“阳剪”(即线条清晰、块面分明的部分)又有“阴剪”(即线条中断、形成镂空效果的部分)的作品。这种技法使得剪纸作品在光影交错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效果,既保留了传统剪纸的韵味,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当袁老师现场表演剪纸时,引起了在场观众阵阵惊叹声。随着袁老师手中剪刀的轻盈舞动,一张普通的纸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逐渐蜕变成一幅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每一次剪刀的落下,都伴随着观众屏息凝视的紧张与期待,每一次纸张的翻转,都展现出袁老师深厚的技艺与对美的独到见解。 现场体验 本场活动的高潮环节,莫过于小朋友们纷纷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剪纸艺术中,亲自设计图案并动手实践。这一幕,不仅让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更彰显了剪纸艺术跨越年龄界限、连接人心的独特魅力。袁老师耐心地为小朋友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朋友们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按照自己心中的图案轮廓进行剪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专注与兴奋,每一次成功的剪裁都让他们欢呼雀跃,每一次小小的失误也让他们从中学习并成长。 通过袁老师的讲解,我们不仅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剪纸不仅仅是纸张与剪刀的简单互动,它是文化的传承,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场活动,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能让年轻一代在参与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