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滨海校园(以下简称“汕尾校区”)迎来了首届四年全日制本科生毕业典礼,600多名学子庄严拨穗正冠,“四年之约”圆满落幕。9月7日,汕尾校区顺利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今年就读于汕尾校区的新生共计1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0余人。
这座由广东省教育厅、汕尾市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四方共建、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科工承建的滨海高校,是粤东西北地区第一所国家“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大学,至此,汕尾校区滨海校园在校生人数达5300余人,达历史新高,见证了一个个青春梦想在汕尾启航。早在2020年,这里仅仅只是一片鱼塘蚝田,让我们来看看这座“水上大学”的“建设之路”。
山海环抱
鱼塘蚝田上建“水上大学”
作为全国首个“水上大学”,汕尾校区坐落于广东省汕尾市马宫街道,总占地面积约60.24万平方米。所在地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离最近的入海口仅400米,曾是水产养殖的绝佳胜地。
鱼塘变校园,首先是鱼塘变陆地。
作为原本的水产养殖区,项目所在地块广泛分布有平均厚度为15.1米的淤泥层,占据约80%的施工面积。在此基础上建校园,无异于在“水豆腐”上插钢钉,难以支撑。
对此,项目团队开展深入研究,针对地质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将施工周期长、建设要求高的人防地下室位置,从深淤泥区转至地质条件好的香江大道,为快速启动建设奠定基础;在土方回填阶段,项目团队开展基于综合效益需求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比选,针对道路、广场、主体建筑等区块的不同需要,划分5大回填区,分别进行震动沉灌、水泥搅拌、桩基结构等软基处理,一体推进建造进度,在90天内实现近300万平方米的土方回填。
鱼塘变校园,景观设计同样重要。
“在这里,我们采用低冲击开发和生态建设理念,融合山、海、河自然景观特色,以湿地生态景观系统为基础,打造现代版‘水上大学’,实现与周边自然交融、相互协调。”汕尾校区项目总工程师张红川介绍。
针对校园地块的独特区位,项目团队在校园四周设置了排洪渠与景观水系,以此取代传统围墙;同时,在校园内部修建人工湖,引海水注入,巧妙利用自然潮汐力量,推动校园水系与外界联通,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打造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幅山水相依、鱼塘纵横的生态画卷,20栋恢宏大气的建筑坐落其间,浓郁的人文气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汕尾校区内得到了完美融合。
文化相融
“工友村”助推项目提质增效
项目于2020年7月开始进行土方回填,2021年9月即迎接新生入学,工期仅400天。其间要完成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7栋单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高峰期建设人员超过2000名。
彼时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项目周边生活设施配套紧缺,交通不便,如何满足如此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需求?
“我们把工友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打造一个集‘学习园地、文化阵地、居住空间、服务基地’于一体的‘5分钟服务圈’,让工友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伟雄说。
项目建设的工友村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11栋楼围合而成。楼栋名结合当地特色,各取名为“汕尾八景”与汕尾“三大行动”。
除了“5分钟服务圈”,项目还推出了6项“办实事”套餐。
在医疗室门口,刚注射完新冠疫苗的工友李小辉露着肩膀,正坐在休息区留观。项目邀请志愿者为工友提供疫苗接种、知识科普、安全提醒等服务。食堂内,开展了“百场红色电影进一线活动”,工友吃完晚饭后还可以留下来观看电影,丰富业余生活。
此外,项目积极为工友们提供爱心义诊、爱心义询、爱心义剪的“三义”服务,邀请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定期来到工友村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心理疏导等。
春节期间,600多名工人和100多名管理员选择坚守工地,就地过年,只为同一个目标——早日建成汕尾市第一所大学。“虽然身在外地,也觉得这个年暖暖的。在设施齐全的‘工友村’,环境更好了,生活上也很方便。”来自辽宁大连的项目现场主管孔钦友说。
在“村”里,步行5分钟之内,工友不仅可以到达食堂、超市、医疗室、理发师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休息时间,还能到职工书屋、职工讲堂、心灵驿站等休闲去处“充充电”,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
项目团队带领工友共同实现了90天完成300万立方米土方回填、30天完成 1600根工程桩施工等里程碑节点,项目工友村案例还成功入选了《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
从0到1
拓荒者基因引领教育前行
一个校区的“从0到1”,不仅需要建设者的鼎力推进,更需要校园师生的全力托举。
为给学校师生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团队倾力打造了8栋绿色环保的宿舍楼,楼内配备标准四人间和上床下桌组合式家具、拥有阳台和独立卫浴。宿舍楼下还建有12个标准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和健康慢跑径,充分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宿舍楼一楼是对外开放的架空层,既能防水防潮适应南方气候,又为学生日常交流和活动提供公共空间,宿舍楼之间建有庭院,实现景观性、舒适性与绿色生态并重。”张红川说。
贴心的设计、精致的做工、齐全的设施,让宿舍不只满足学生住宿需求,还汇集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文化空间、社交空间、锻炼空间等综合功能。
因食堂饭菜美味可口,华南师范大学又被大家戏称为“华南吃饭大学”。汕尾校区的食堂可同时满足上千名学生用餐需求,还将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学生夜宵需要。饭堂内设置的茶座、书吧等更是学生们休闲聚会的绝佳场所。
因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延承水上校园“拓荒者”基因的师生在四年间随校区一同拼搏成长,造就了独属于汕尾校区的荣耀。办学以来,汕尾校区实现本硕博一体化招生,在9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专业、1个博士专业招收上千名学生,历史性实现汕尾地方人才培养史的新突破。
如今,在汕尾这片山海相聚、鲜花盛开的热土上,一栋栋智慧大楼拔地而起,一幕幕追星逐梦的青春故事上演,“从0到1”的美好回忆,将化为汕尾校区最深沉的发展底色,继续引领粤东西北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