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汕尾 > 汕尾概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 2024-07-22 17:18
  • 来源: 市地志办
  • 发布机构: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位置、范围和面积】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莲花山南麓,珠江三角洲东岸,与台湾一水之隔,东临揭阳市惠来县,西连惠州市惠东县,北接梅州市五华县和河源市紫金县,南濒南海,临红海湾和碣石湾,总面积4865.05平方公里(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大陆沿海岸线(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长455.2公里,占全省岸线长度的11.1%。大陆架内(即200米水深以内)海域面积(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2.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4.5倍。

  【地貌】汕尾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由于历次地壳运动形成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汕尾市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米,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约占总面积的 43.7%。

  【地质】汕尾市主要深、大断裂有: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莲花山深断裂带:沿莲花山山脉向东经梅县进入福建,向西至惠东,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入南海,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约500公里,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表现。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见于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达210千米。该断裂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近期仍有活动。地层相对较简单,主要发育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J)和三叠系(T)。侏罗系(J)的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b)主要见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海丰赤石—内碗窑—黄山洞水库一带,海丰鲘门、观妈山、麒麟尾以及陆丰市尖峰峒一带,其他地方有小片出露。岩性为流纹质岩类、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砂页岩,厚约1280—8460米。三叠系(T)的三叠系上统—侏罗系(T3-J)主要见于海丰、陆丰局部及陆河北部小片出露。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粉砂岩。

  【气候】汕尾市呈现“气温略偏低,冷暖波动大;雨量偏多,极端强降水多;初台偏晚,大风影响轻”的气候特点,整体气候年景偏差。汛期为3月24日-10月26日,期总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全年共6个影响热带气旋(含1个热带低压),没有台风在汕尾登陆,大风影响轻。据三防部门统计,2022年气象灾害导致汕尾市的直接经济损失共1.8067亿元,少于过去6年因灾经济损失平均值(6.4亿元)。全市无人因气象灾害死亡。

  气温 气温略偏低,冷气温暖波动大。2022年,全市年平均气温22.6℃,较历史同期22.8℃)偏低0.2℃,比2021年的23.3℃低了0.7℃。其中汕尾市城区年平均气温23.1℃较常年略高0.3℃;海丰县年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偏低0.5℃;陆丰市年平均气温22.4℃,较常年略低0.3℃;陆河县年平均气温22.9℃,与常年持平。多个月份的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异常,其中2月、5月、12月气温偏低2℃左右,1月、3月、11月气温偏高1℃以上。

  历年最多的高温天数。2022年的平均气温虽较常年值偏低,但年内高温频发,各地高温天数达2~19天,全市平均11.3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年最多。其中,汕尾市城区高温天数2天(历年最多为3天);海丰县高温天数19天,为历年最多;陆丰市高温天数13天(历年最多为2017年的16天)。

  降雨 雨量偏多,极端强降水多。全市年平均雨量2715.9毫米,较常年同期2173.5毫米偏多25%,几乎是特旱的2021年雨量1406.7毫米的2倍:其中海丰县年雨量3610.2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年第三高仅次于1997年和2006年。全年共发生5场特大暴雨,为历年罕见。其中3场在海丰县境内,2场在汕尾市城区捷胜-红海湾遮浪一带。全市各县区2022年最大年雨量站分别为海丰海城3610毫米、红海湾遮浪3168毫米、陆河水唇3165毫米、陆丰大安2923毫米、汕尾城区捷胜2337毫米。共有6个乡镇的年雨量超过3000毫米(海丰海城、梅陇、城东、平东,陆河水唇,红海湾遮浪)。

  台风 2022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汕尾市,分别是3号“暹芭”、无名热带低压(8月3—4日)、7号“木兰”、9号“马鞍”、20号“纳沙”、22号“尼格”。初台“暹芭”于7月初影响汕尾市,时间偏晚。全年无台风正面袭击汕尾市但8月初有1个热带低压在惠东沿海登陆。热带气旋对汕尾市总体影响较轻,以降雨影响为主,大风影响轻初台“暹芭”。6月30日—7月7日,汕尾市相继受2203号台风“暹芭”的外围环流和后续西南季风持续影响,出现强降雨过程,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短时雨势猛、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的特点。全市平均雨量283毫米,最大累积雨量为海丰海城镇616毫米。台风“暹芭”7月初给汕尾市中南部地区带来明显的大风天气,各地普遍有7~9级阵性大风,最大风力为汕尾市城区铜鼎山28.8米/秒(11级)。“暹芭”是近20年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南海“土”台风,同时也是2022年对汕尾降雨影响最大的台风。

  8月初热带低压。8月初南海热带低压为近年来登陆点最靠近汕尾的热带气旋。该低压8月3日在粤东近海生成后于4日09时40分在惠东县深汕特别合作区交界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级13米/秒)。该低压是自2017年台风“玛娃”以来,登陆点距离汕尾市最近的热带气旋受其影响,8月3—5日汕尾市出现强降水,全市平均累积雨量117毫米,最大雨量为陆丰桥冲257毫米。另外,陆丰市金厢、桥冲、河东等镇和汕尾马宫江牡岛录得8级大风。

  “纳沙”和“尼格”。10—11月的两个秋台风“纳沙”和“尼格”叠加冷空气共同作用,给汕尾市陆地和海面带来长时间的大风影响。2220号台风“纳沙”与汕尾最近距离虽超过400公里,但其叠加冷空气仍给汕尾市陆地和海面带来了长时间的大风影响。全市共16个乡镇录得8级以上大风,且陆地7级以上大风长达74小时。外海陆丰石油平台(距海岸线125公里)录得最大13级阵风(37.5米/秒),陆地最大阵风为汕尾红草镇9级(22米/秒)。虽然“纳沙”大风影响重,但未带来强降雨,汕尾市仅普降小雨,2222号台风“尼格”于11月3日04时50分在珠海市沿海地区登陆。受“尼格”和冷空气共同影响,10月30日-11月3日汕尾出现了持续5天的海上大风(陆地大风也持续了4天),其中外海陆丰石油平台录得最大13级阵风(41.3米/秒),陆地最大阵风为陆丰金厢镇10级(25.5米/秒)。受台风倒槽影响并经飞机增雨作业,汕尾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雨势平缓较好地缓解了秋旱。

  【灾情】2022年,汕尾市出现了20年来最强5月强降雨和历史性“龙舟水”(雨量较常年偏多73%)。汛期内共受到16轮强降雨(其中包括5场特大暴雨)袭击和“暹芭”“木兰”“马鞍”“纳沙”“尼格”等5个台风影响。致灾事件发生在5月10—14日、6月6—11日、6月12—19日期间,主要为强降雨及其引发的城乡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堤围决口、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所致,经统计,全市受灾人口共14926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899.2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067亿元。全年无人员因灾死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