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人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哦,出产金针菜的地方。”其实该村远不止金针菜出名,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红色文化也同样令人惊喜。近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发现村后的石山嶂古道为先贤戴象贤所修,惠及后人数百年,如今为我市不可多得的古道遗产。该村红色资源丰富,比如辖下的石莲村委,1925年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
石山嶂古道
石山嶂位于虎噉村和惠东高潭交界,以岭顶为界。石山嶂古道系沙田岭古道的组成部分。据《清乾隆海丰县志·补编》载:“戴象贤,按:贤之修沙田岭也,实有利物之功。岭为归、海两邑连界,崎岖险绝,长三十余里,道路倾仄,人嗟艰阻。象贤捐金千余,平铺石版,建庵置产,延僧施茶。百十年来,行路之人犹沐其惠云。”
戴象贤在海陆丰民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虎噉村干部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传说戴象贤出生时,其父母让人替他算命,说是财帛星降世。然而,戴象贤长大后,一无所长,以挑夫为业。六十岁那天,戴象贤如往常般挑货过沙田岭,他的老婆在他的食格中搁了两颗鸡蛋,也是祝寿的意思。这天中午,戴象贤如常在岭顶午餐,打开食格,看到两颗鸡蛋,想起算命先生说自己是财帛星降世,可是如今六十岁了,还是一个挑夫,不觉悲从中来。激动之下,将扁担往地上一摔,发泄情绪。谁知那扁担跳了一跳,竟奔向岭下而去,过了一会儿,竟然传来“拨弄”一声,好像打碎了金瓮(盛放先人骨殖的瓮)。戴象贤叫一声“罪过。”一路找到岭下,只见在杂草当中,放置着好多个金瓮,只是,金瓮里装的不是先人骨殖,而是金元宝、金条、金块、金大洋……
发了财之后的戴象贤乐善好施,曾善待一乞丐。他家大业大,到处购置田产,分给七个儿子。也许是疏于管教,他有个儿子仗着财大气粗,在一次争执着误杀了一位马夫。马夫家属告到县衙,县令将戴氏父子抓捕入狱。在狱中,戴象贤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大彻大悟。刚好这时新县令上任,巧的是,新县令即是当年受戴象贤善待的乞丐。他知道戴象贤并非奸恶之人,有意网开一面。于是新县令出面协调,做好马夫家属的思想工作,双方签订了和解书。
戴象贤出狱后,大散家财修筑沙田岭古道。从《清乾隆海丰县志·补编》记载中可以看到,沙田岭崎岖险绝、道路难行,行人吃尽了苦头。戴象贤捐金千两,修建了沙田岭古道,并在古道上建庵寺、置产业,邀请僧人为过往行人施茶。此后,行路之人多受其恩惠。
后人多有讨论,认为戴象贤当年所得那批横财,可能是海盗的藏宝。戴象贤之所以捐修沙田岭古道,可能与他的挑夫生涯有关。
虎噉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的老辈人口耳相传,自从沙田岭古道竣工后,即成为海丰、惠东(包括紫金)的交通要道。以前的人出门靠走路,惠东(紫金)那一带的人常带箍桶、锅、鼎等翻越沙田岭到海丰换取盐、海获,海丰也有人携带海获翻越沙田岭去惠东换取箍桶、锅、鼎等。虎噉村做为两地行人的驿站,曾经繁华一时、客店云集。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实现,古道才废弃了。
记者在村干部带同下攀爬了一段石山嶂古道,这里林深草密、山涧潺潺,无论石材、修筑办法,都和羊蹄岭古道如出一辙。做为古道文化的遗存,沙田岭古道值得保护和开发。
坑仔党支部秘密集合地遗址
坑仔党支部秘密集合地遗址位于虎噉村委石莲庵。
1925年10月28日,国民革命军东征陈炯明军阀取得胜利,各区农会陆续恢复活动。29日,中国共产党海陆丰地方委员会成立。不久,坑仔党支部成立,陈林送被任命为坑仔首任党支部书记,党员有陈土金、戴祥兴、戴俊如、陈木娇、陈土英等。
坑仔党支部成立后,领导虎噉农会开展各种斗争,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吸收进步青年入党,壮大了党的组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1928年2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对海陆丰发起了围攻,红二、四师及海陆丰赤卫队、农民自卫军并肩战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因敌我力量悬殊,红二、四师及赤卫队、农民自卫军被敌人击垮。海陆丰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到处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为了坚持斗争,又为了遮掩敌人耳目,陈林送与他的战友们选择了石莲庵作为秘密集合地。他们以拜观音为名,传递着各种信息,同时策划着各种革命活动。直至1930年陈林送被敌人被捕后才暂停运作。
该遗址原为观音庵,观音庵又是由山中突出的一块石板所形成,虽然历经近百年风雨,至今旧貌依然。